汉字起源:藏在汉字里的中国最早“打工人”,都是什么样的?
来源:《汉字里的中国》 作者:许晖 时间:2020-11-21 19:05 阅读:1192
如今,“打工人”成为网上超级流行的梗。万千网友或以此激励,或自我嘲讽,或表达无奈。言语之间,把“打工人”频频推上热搜。
其实,打工人的身份古已有之,在历史上也多有描述:从《诗经》中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以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上古诗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从李白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到王维的“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从唐画《捣练图》到宋画《踏歌图》,满满地都是“打工人”的点点滴滴。
▲唐代 张萱《捣练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如果要问最早的“打工人”是怎么样的呢?
这就要从汉字的起源说起。因为,最早的“打工人”的形象和故事,就藏在甲骨文之中。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说一说。
01 古代农事活动中的“打工人”
作为一个以耕织为立国之本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古代中国就有着复杂而绵密的农事活动。从种到收,从采到摘,从饲养到宰杀,无处不是“打工人”辛劳的身影。可以说,比起现在,3000年前,商周时期的“打工人”可一点都不容易。
▲ 汉字“秦”的甲骨文字形
比如,汉字“秦”的甲骨文字形表达的就是一个辛勤劳作的“打工人”。
作为一个会意字,上面是双手持杵,下面的禾苗垂着头,表示成熟了,整个字形会意为双手持杵舂禾。想想“秦”字为何造成双手持杵舂禾的模样,可以想见因为粮食出产极富,“打工人”不停地劳作,以至于以这种繁忙的景象造字,并拿来命名这个富庶之地。
▲《雍正像耕织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汉字“年”的甲骨文字
再比如,汉字“年”的甲骨文字形除了表达“打工人”的劳作,还描述了他们的祭祀。这个字形上面是“禾”,像一棵沉甸甸的庄稼,下面是一个面朝左、手臂下垂的人,会意为庄稼成熟,人背负着庄稼运回家去。《说文解字》解释说:“年,谷熟也。”“年”的本义就是丰收。《谷梁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庄稼收割完毕,“打工人”要庆祝丰收,同时祭祀祖先神灵,这个节日就称作“年”。
▲南宋 楼璹《耕织图》
除了耕作,畜牧也是古人经常从事的农业劳动。
▲汉字“畜”的甲骨文字形
汉字“畜”的甲骨文字形表达的是喂养牲畜的“打工人”。“畜”这个字形是说把家畜系在田里,“打工人”用谷物来喂养。《淮南子·本经训》中极为形象地描述了古人驯化家畜之始:“拘兽以为畜。”也就是说,田猎所得的野兽,养起来从而驯化为家畜。
▲《耕织图》
02 古代战争中的“打工人”
在古代,战争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左传》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孙子兵法》更是强调:“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既然战争如此重要,自然少不了“打工人”,可以想见,无数士兵,甚至很多将校都是“打工人”。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在历史上留下了最初的印记。
▲ 汉字“旅”的甲骨文字形
比如,汉字“旅”的甲骨文字形里就藏着两个“打工人”。作为一个会意字,“旅”下面是两个“打工人”,上面是一杆迎风飘扬的大旗。《说文解字》:“旅,军之五百人为旅。”“旅”的字形会意为军旗下的士兵。“旅”字的本义就是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说来有趣,这两个小伙伴最初站在大旗之下,恐怕想不到就这样被记录在汉字之中。
▲ 清 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黑水围解
▲ 汉字“俘”的甲骨文字形
再比如,汉字“俘”的甲骨文字形中有一个胜利的“打工人”。“俘”的左上部是一只手,左下部是“子”,表示人。右边又添加了一个“彳”,表示驱赶俘虏行走之意。合并在一起起来的意思就是“打工人”用手抓住敌人,并把他们带走,也就意味着战争中抓获的俘虏。打了胜仗,抓了俘虏,真是高兴的一天。
▲ 清 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 乌什酉长献城降
03 “打工人”不分男女
中国古代社会中,以男性为劳动的主力。他们从事耕种、狩猎等劳动,为家族提供生存的基本依靠。在古代汉字中,不止有和男性相关的汉字,很多汉字也和女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打工人”不分男女。
▲在汉字“委”的甲骨文字形
在汉字“委”的甲骨文字形中,就不难发现女性“打工人”的身影。“委”的字形中,禾苗低垂着头表示成熟了,女人半跪坐在禾苗旁边,正是要把庄稼运走或者已经运走堆积整齐的形象写照。遥想远古时期,大丰收的时候,男人负责收割庄稼,女人负责把收割下来的庄稼搬运到一旁堆积起来。这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堪称两个高效的“打工人”。
▲南宋 楼璹《耕织图》
再比如,“专”的甲骨文字形。
▲“专”的甲骨文字形
这是一个会意字,右边是一只手,左边为“正像纺砖之形”,上面的三叉形“代表三股线,纺砖旋转,三线即成一股”,因此这个字“示以手旋转纺砖之意,为转之本字”。纺砖两端尖,中间粗,正是这个字形的形象写照。可以想见,这也是一个勤劳的女性“打工人”。
▲ 北宋 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最后,从辛苦的劳作中,可以看出古代“打工人”的辛劳绝不输于现在。毕竟,在上古时期,生产力水平远远无法和现在相比,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都出于早期。因此,对于农事和自然,古代的“打工人”心存敬畏。这一点,从汉字“夙”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端倪。
▲ 从汉字“夙”的甲骨文字形
这个字形的上面是半月形的“夕”,下面是一个半跪着的人,这个人还举起了双手。《说文解字》说:“夙,早敬也。从丮持事虽夕不休,早敬者也。”段玉裁注解说:“夕者夜之通称,未旦而执事有恪,故字从丮夕。”也就是说,天尚未亮就起床开始劳作,不敢懈怠,因此也可形容恭敬之意。不难看出,古代的“打工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图文来源:许晖,《汉字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