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转写问题探析

来源:编辑校对 作者:周雅娟 时间:2020-06-18 14:13 阅读:829

地名转写是将一种文字系统的地名,按一定的规则书写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地名。地名属于特殊的专有名词,具有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频繁更名,更不能随意更改地名的拼写、发音等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把关人”的编辑所必须遵守的。编辑工作是根据编辑规范,在相应的信息或著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优选、创意和优化组合,使精神成果制作为传储载体的智力劳动。编辑只有时时以编辑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才能编辑出高质量的产品,进而使产品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然而图书中中国地名罗马字母转写却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编辑失范现象较为严重。

一、中国地名转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类使用地名的最主要目的是指示位置。随着现代化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使得地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可是社会上中文地名一名多译的不规范现象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世界各国的文字形式多样,影响较广的有罗马字母、汉字、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等,其中以罗马字母影响最广。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提出“地名国家标准化”的概念。地名国家标准化就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用本国官方语言或其他语言统一和规范书写标准地名,实现一地一名。一个国家如不能长期按照规范方式转写地名,不仅不能使地名充分发挥指示地理位置的功能,更难以推进地名国家标准化的开展。笔者在一些出版物中发现,同一中国地名在不同出版物中罗马字母转写不是一地一名,而是形式多样或并存多种,问题列举如下表所示。

005.jpg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中国地名转写存在同一地名在不同出版物中转写方式不唯一的情况,如:“钓鱼岛”在《中英对照中国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和《世界地名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均为Tiaoyu Tao(威妥玛转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为Diaoyu Island(意译结合法转写);《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为Diaoyu Dao(汉语拼音)。中国地名转写还存在着同一出版物中不同转写方式并列,不分主次的情况,如:“玉山”在《80对话畅游中国》(科学出版社,2012)中为 Yushan/Jade Mountain ;“黄河”在《小小外研社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中为Huang He 又拼 Huang Ho。这让人很难看出究竟哪种转写写法是正确的,使读者产生错觉,误以为都是可以使用的转写方式。由此导致读者随意采用其中一种转写方式,在报纸、杂志、网络等不同媒介上进一步传播,造成乱上加乱的局面。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如何正确转写中国地名,才能在源头扭转这种混乱的局面,进而有利于地名国家标准化和地名国际标准化的开展。

二、中国地名的转写规范

编辑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出版或其他手段,交流信息,传播和积累知识。为了便于信息的交流、传播和文献资料的检索,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地名方面编辑规范必须执行国家正式颁布并正在执行的标准。《地名管理条例》《汉语拼音方案》等是地名转写的指令性规范,可是我们编辑队伍中存在着对地名方面编辑规范概念模糊,不清楚如何转写地名更科学、更利于与世界接轨、更易于理解等问题。实际上,我国相关的机构和组织,对地名转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

1.音译结合法的确定

1977年,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了在雅典举行的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会上通过了我国提出的“关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1978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此报告的《实施说明》第三条郑重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在各外语中地名的专名部分原则上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通名部分采取意译”。此时规定了中国地名转写采用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就是将前部分的专有名词用汉语拼音或专有称呼按照音译转写,而后一部分通称则使用通称的英文作意译处理。例如钓鱼岛的罗马字母转写为Diaoyu  Island ,“钓鱼”为专名,音译为Diaoyu;“岛”为通名,意译则为Island。

2.汉语拼音法的确定

1979年6月,联合国秘书处通知联合国的各个有关部门:“采用汉语拼音的‘新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美国内务部地名局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地名常设委员会,也于1979年起决定改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1980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印发《城市街道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草案)》,对通名的转写又作了修改,规定地名中的专名及通名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这就意味着,中国地名转写方法从音意结合法改为汉语拼音法。国务院1986年1月下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和1996年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都进一步强调《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统一规范。它不仅适用于汉语和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语,同时也适用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应用《汉语拼音方案》转写中国地名时,通名和专名部分都统一用汉语拼音转写。例如钓鱼岛的罗马字母转写为Diaoyu  Dao,青海省为Qing hai  Sheng。

2000年10月,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又一次强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3.威妥玛拼写法的停止使用

1987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指出“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也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转写”。1981年国务院转发了中国地名委员会等单位《关于用汉语拼音拼写台湾地名时括注习惯拼法的请示》,决定我国向外提供罗马字母地名以及出版汉语拼音版地图时,台湾地名可以在汉语拼音方案拼法的后面括注惯用旧拼法,作为过渡。1992年6月,中地委、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重申中国地名的转写,其专名和通名均应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也不得使用英文等其他外文转写。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87年12月以后,如果将钓鱼岛、台北市等一些地名继续转写为Tiaoyu Tao、Tai pei Shi威妥玛式旧拼法就属于错误的了。

由此可见,在1977年至1979年6月我国地名转写使用的是音意结合法,1979年6月至今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转写中国地名,1987年12月国务院明确规定威妥玛式和英文等其他外文方式的地名转写不再使用,1996年颁发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强调《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统一规范,1992年6月颁发《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汉语拼音法为中国地名转写的唯一方法。我国以法的形式规定地名的单一罗马化遵照《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这一历程中,地名标准化工作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名资料更新,向国内外进行解释、说明,前进中的每一步都很不易。地名标准化工作有序的开展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编辑是文化传播源头的把关人,如果不明确或不认真执行地名转写规则,就会对地名转写不规范局面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利于地名国内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三、中国地名罗马化问题分析

地名转写是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既然中国地名转写夙有规范可供依循,可在书籍编辑加工实践中,仍有一些人不清楚地名转写涉及的规则,对地名转写方式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法规普及存在“盲区”

出版物中地名转写局面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编辑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相关规范的认识不清。比如,从“长江”存在的Yangtze River、Yangzi River、Changjiang River、Changjiang这4种译法,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最后一种转写法为全罗马化,即完全依据汉语拼音方案转写,其他三种都不同程度存在“译”的成分,有悖于《汉语拼音方案》。仅就出版物中地名转写的混乱局面我们不难推断,在编辑队伍中,地名法规知识匮乏者为数不少,存在“盲区”。虽然我们编辑队伍成员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很深的专业背景,但对编辑职业来讲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因为编辑可能接触各方面的稿件,如天文地理、文史哲经、IT业务等,任何高明的编辑都不可能通晓所有知识,而稿件中又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消除“盲区”的办法就是要普及法规学习。倡导做学习型编辑,提高编辑素质,是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提高编辑素质的关键是牢牢掌握编辑规范,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图书质量和促进出版业的发展与创新,才能完成科学文化的传播与积累,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代表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如果编辑对国家政策的学习、理解和研究到位,前面表格中列举的一个地名多种译法、几种译法并列罗列等混乱局面就不会出现了。

2.固执己见,行为随意

我国以法的形式规定,地名单一罗马化要遵照《汉语音方案》执行,可是一些人总是质疑地名法规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热衷于“通名意译”的人认为,用《汉语拼音方案》单一罗马化转写的中国地名,其通名很难让外国人知道一些地名的地理实体,如河流、山脉、行政区划名称、街道等是什么,不利于国际沟通,认为通名需要意译。实际上,“通名意译”这个旧译法我国之所以在30多年前就已放弃,是因为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我国的“村”,也称为“屯”“庄”“寨”等,“河”也称“江”“溪”“水”等。而英语里表示“村”的有village、burg、dorp、thorp、hamlet等,表示“河”的有bourn、brook、creek、river、rill、stream、water等,存在中文地名无法与转写后的罗马字母地名完全等值的问题。编辑如果单就某个别地名固执地坚持“通名意译”,势必会打乱国家地名单一罗马化转写的整体格局,造成混乱。

   热衷于威妥玛转写法的人认为,用威妥玛转写法有利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人以及一些外国人认识、了解大陆,坚持在一些出版物中继续使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用《汉语拼音方案》单一罗马化转写的中国地名会缩小信息含量,热衷于将音意结合法、英文直译法、威妥玛等方法转写的地名在出版物中并列附注,如五台山——Wutai Shan;Wutai Mountain。北京市——Beijing Shi;Peking City。金门岛——Jinmen Dao;Kinmen Tao;Kinmen Island。这种附注方式给人的直接感觉是几种转写方法并存,似乎都可以使用,这显然不妥。

四、改变中国地名转写混乱局面的对策

1.执行地名法规不能出现偏差

地名转写的混乱局面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可能认为现行地名法规某些方面不够完善,或者某些方面不够合理,我们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与专家进行交流,从而推进地名工作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汉语拼音方案》是中文地名转写必须遵循的规范,地名规范和法律上的所有法规一样,在执行方面具有强制性。只有我们站稳立场,不被一些似乎合理的错误说法所左右,才能不折不扣地在执行地名法规时不出现偏差,才能扭转地名转写的混乱局面,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2.地名转写的附注方式要恰当

汉语地名的转写,不是无规范、无法可依。虽然,中文地名转写的基本规范是汉语拼音方案,但也可以区分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转写策略。比如在地理、地图、商业等文本翻译成外文时,地名转写就要严格遵循单一罗马化原则。但在一些工具书中,为了既能突出汉语拼音转写方式,又能不割断历史,便于阅读和翻译过去的资料,也便于查找这些旧拼法地名名称现在的确指,可以在汉语拼音方案拼法的后面括注惯用旧拼法,括注内有几种旧译法的用“”或“;”分隔开,还应在图书凡例中对文内附注加以说明,表示括注的地名是以前的译法,现已不再使用。

出版物是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编辑则是出版物的主要责任人,编辑只有时时以编辑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才能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彻底改变出版物中地名转写混乱的问题。推动全世界持续使用准确、标准的地名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有效沟通的必然选择。

(周雅娟 作者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地名管理条例EB/OL.中国政府网,2013-3-25.http//www.gov.cn/test/2009-03/30/content_1272332.htm

2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J.语文建设,1994,(6)

3孙关龙.孙关龙百科全书论集·第四卷C.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4张沉香.我国地名译名体系的规范化问题J.东岳论丛,2009,(7)

5胡慧河.编辑规范的内涵、功能、类型和存在形式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7)

6郭红梅.地名译写EB/OL.2013-3-25.

(来源:《中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