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临近,那么作文考试中能使用流行语吗?
来源:咬文嚼字 作者:金柬生 时间:2019-05-24 19:00 阅读:1251
也许因为我是数十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的退休教师,每年临近高考、中考的5月份,总会有几位朋友(有的是语文老师,有的是学生的家长)跟我讨论或者向我咨询一个热门问题:高考、中考语文卷的作文中能不能使用流行语?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什么不能使用流行语。朋友们告诉我,如今00后的中学生十分熟悉不断翻新的网言网语。他们在朋友圈里发的消息,大人简直看不懂。这些网言网语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学生的随笔、周记中,甚至出现在语文课的作文中。语文老师的态度和处理办法则不尽相同,最极端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了。不过,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严肃地告诫学生,正规的考试作文可不能滥用流行语啊!噢,原来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儿不方便展示中学生写作的实例。为了说清楚问题的严重性,暂且先借用《文汇报》一篇报道《看不懂的“新词奇象”》中所引用的几句话:
(影视)圈内最新潮的发言是这样的:“九千岁极难取悦。他们看得透融梗、撞梗,戳得穿抠像、倒模。但只要九千岁站定CP,那些IP就有屠榜可能。”(《文汇报》2017年5月3日)
这几句话,我真的看不懂,我猜想绝大多数读者也看不懂。倘若这几句话出现在考生的作文里,阅卷老师谁看得懂!据该报的“相关链接”介绍:“九千岁”是90后和00后的合称;“融梗”是一种“高明”的抄袭,将其他作者的桥段,拆分整合融到自己的作品里;“IP”是指可供改编的原作;“屠榜”指占领收视率排行榜。
写文章是要让读者阅读的,考试作文是要让阅卷老师评阅并打分的。阅卷老师中有青年、中年和老年。大部分中年、老年教师恐怕不一定熟悉层出不穷的、形形色色的流行语。由此可见,中学老师为了“保险”,谆谆告诫学生“不能滥用流行语”是完全正确、十分必要的。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规则中,一般都有这样的条文:要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答题。但是,流行语绝不能与“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画等号。
流行语,粗略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网络流行语,一类是社会流行语(或称纸媒流行语、大众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只在网络上流行,比如“简直了”“颜表立”“开口脆”“实锤(石锤、铁锤)打脸”等。社会流行语,指已经在纸质媒体上流行,特别是已经在大型报刊上流行的,比如“接地气”“正能量”“高大上”“诗与远方”等。社会流行语不断地分批地被词典修订本收录为词条,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库的取之不尽的新鲜血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裸”这个字头下面,收了“裸官、裸婚、裸捐、裸考、裸退”等词条,这些词原本都是社会流行语。这5个“裸×”,毫无疑问都可以用于考试作文中。
困难在于,如何区分网络流行语和社会流行语。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许许多多社会流行语都是从网络流行语演变过来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由于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明,就渐渐地融入纸质媒体,转化为社会流行语。
怎样有效地区分网络流行语和社会流行语呢?我们推荐一个可靠的参照物——《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是我国第一大报。在语言文字应用上,《人民日报》既郑重其事,讲究规范,又十分开放,不断吸收并使用新词新语。在维护汉语规范,助推汉语发展上,《人民日报》是全国各种报刊的榜样和标杆,一直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凡是在《人民日报》上多次出现的新词新语,即使“出身”于网言网语,也可以看作是社会流行语了。
《人民日报》向来十分关注汉语规范化工作,既重视理论上的宣传教育,又重视实践中的潜移默化。《人民日报》每年都会发表多篇倡导汉语规范的评论文章。《人民日报》更在所有刊登的新闻、报道、评论、杂文、散文、小说中,先先后后、陆陆续续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词新语,成为各个时期的流行词语。试举二例:
其一,是众所周知的“给力”。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教育》。一石激起千层浪,从11月11日开始,当时人们几乎天天可以在各类报刊上见到“给力”“不给力”这两个词语。有人说,“给力”原是网络流行词,其网络属性与《人民日报》严谨平实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反差,非常抓人眼球。也有人说,党报调整语言风格,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词语来表达,体现了亲民性。还有人说,“给力”被《人民日报》接受,也就有了“身份证”,不再是“野词”了。
其二,“圈粉”。起先,也是一个网络用词。《人民日报》在2018年这一年里,使用了含“圈粉”字样的新闻标题达十余个,仅4月中旬就用了3个,请看:(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样“圈粉”(4月18日);(2)慕课讲历史 圈粉三十万(4月20日);(3)(男排)决赛现场观众爆满 电视直播圈粉无数(4月26日)。至于新闻报道的“正文”中用到“圈粉”一词的更是不计其数。如此频繁地力推,“圈粉”自然就取得了社会流行语的资格。
总而言之,高考、中考的作文里应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其中当然也包含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流行语,可是不能包含只有小众能懂会用的网络“专用”词语。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5期。原标题:考试作文中使用流行语,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