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也是人”
来源:咬文嚼字 作者:宗守云 时间:2019-04-22 20:26 阅读:763
作家裘山山在《死亡设置》(《长江文艺》2014年第10期)中写道:
(1)田野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现在公务员离婚的很多,很普遍。公务员也是人嘛。
不仅公务员“也是人”,法官、律师、首长“也是人”:
(2)其实,法官也是人,是人总归有七情六欲,脱下法袍便偷鸡摸狗,这样不良的法官,中国有,外国也有,不算稀奇。(杨树荫《斯文扫地之种种》,《中国城市化》2014年第9期)
(3)虽说老谢给了律师费,但律师也是人,眼里不光有案件和业务,也有是非和善恶。(李清源《苏让的救赎》,《当代》2015年第1期)
(4)同志们别紧张,首长也是人嘛,一定要把手术做好,记住,某县一百多万百姓正在看着你们,看着你们手中的刀。(申剑《白衣胜雪》,《山花》2015年第3期)
公务员也好,法官、律师、首长也好,他们当然都是人,说他们“也是人”,似乎是废话。但说话人既然这样说,就一定有这样说的理由。拿例(1)来说,在一般人看来,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该有较高的道德操守,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轻易离婚,但在说话人看来,公务员虽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的诱惑,有柴米油盐的需求,因此公务员离婚的很多,很普通,是可以理解的。
人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作为动物,有动物性的一面,有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有追求安全的本能。另一方面,人又是高级动物,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因此人又有神性的一面,比如讲求伦理道德,会创造,能分辨善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指出,人类的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两种反映了人类的动物性需求,后三种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性需求。每个个体的人都可以分出两个层次,动物性层次和精神性层次,前者是人的基本需求层次,后者是人的高级需求层次。
社会成员有地位之分,有的社会成员地位较高,有的地位较低。就社会认知而言,地位较高的社会成员,其精神性层次往往被凸显,动物性层次被抑制。比如,对于一个诗人而言,人们往往把他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而实际上,他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也需要吃喝拉撒睡,在特定语境中,说话人就需要把这种实际情形激活——“诗人也是人嘛”。相反,地位较低的社会成员,其动物性层次被凸显,精神性层次被抑制。比如,对于一个乞丐而言,人们往往认为他只有动物性的生理需求,没有人格,没有尊严,而实际上即使是最低层次的人,也一样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在特定语境中,说话人也会把这样的实际情形激活:
乞丐也是人嘛
罪犯也是人嘛
贫民也是人嘛
智障也是人嘛
可见,同样“也是人”,情况并不相同。“诗人也是人”,是说诗人也有普通人的动物性需求;“乞丐也是人”,是说乞丐也有普通人的精神性权利。
在语言中,表面看是废话的,往往有特定的表达需求;表面看是相同的结构,往往可以细分出不同的情形。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