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校对不可取代
来源:张睿 出版发行研究 作者:张睿 时间:2018-10-04 21:27 阅读:916
摘要:对于出版单位大多重编轻校,以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校对软件的不断发展,是否会对人工校对带来冲击呢?本文主要从校对工作的方法上阐述编辑与校对的不同,以及人机结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对 黑马校对 人机结合
提到校对,长期以来的说法都是,“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校对只是作为配角,大多出版单位重编轻校,人员配备上编校比例不当,校对人员明显偏少,对校对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过低,无高级职称设置。这主要是一些管理者认为校对工作只是一种简单劳动,不直接创造财富,因而将编余人员、照顾对象统统安排在校对部门。更有甚者,认为校对可有可无,欲取而代之,实行编校合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校对软件应运而生,如黑马软件公司研制的黑马校对软件,对错别字有着极高的查错率。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认为校对工作可以完全交付计算机完成,人工校对该淘汰了。然而不管是编校合一,还是电脑取代人脑,大量事实已证明,这种对校对定位的失误正是十多年来图书质量一再滑坡的重要原因。以下就从编辑与校对、人机校对两方面探讨校对为什么不可取代。
一、编辑和校对工作性质不同
编辑和校对虽然都在看稿,貌似一样,然而工作侧重点却完全不同。首先,角度不同。编辑在通读书稿过程中,采用的是线状阅读法,往往对书稿中的一些文字、语法等错误熟视无睹,见错而不知其错。而校对人员则感知的是“点”,注重的是字、词、标点等细微之处,由于职业习惯,对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漏句、多句等具有独特的敏感,在公式、字体、标点等的规范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使编辑及作者的某些遗漏得以补救。下面举一些例子予以说明:
例1:老犍坡又称横岭,在今巩义东25里处,地处自洛阳东行官道正中,东西绵亘45 里,因其形似牛脊故俗老犍坡。
——“故俗老犍坡”应为“故俗称老犍坡”。此处遗漏了一个字。
例2:我虽然并不指望对台州戏班做人类学的研究,但同样希望这种研究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一些肢节的研究。
——“肢节”应为“枝节”。此处为同音字错误。
例3:一边把篮中的花瓣朝两边轻轻地抛洒……
——“抛洒”的对象应当是水或液体,对于花瓣,应当用“抛撒”。此处为词语的不同用法。
例4:与京剧名家周信芳、盖叫天、李玉菇、言慧珠及白玉艳等同台献艺。
——“李玉菇”应为“李玉茹”。此处为形近字错误。
其次,侧重点不同。编辑比较注重稿件内在逻辑联系的准确性,而校对除了校正文字外,还把控了字体、字号、目录与正文标题的统一,注文与注码的一致,图表与正文的顺序与衔接,公式、外文的转行,外文大小写、正斜体的规范等版式的校核工作。下面试举几例:
例1:一本书中内封书名《慈禧回銮:1901年一次特殊的旅行》与正文书眉上的书名《慈禧回銮:1901年的一次特殊的旅行》不一致。
例2:《梅里美古迹目录》(la base Mérimée)中列有43000多座历史建筑物,其中的一半都是由私人业主在打理的。
——英文书名,应为斜体。
例3:注释[1](美)《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70、71页。注释[2][美]《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第73、74页。注释[3]《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72、74页。
——引用的同一本书,页下注体例均不同,有的括注了“美”,有的没有括注。括注格式既有方括号,也有圆括号。注释体例应全书统一。
所以编辑与校对工作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编辑消源、校对净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双方共同构筑。
二、校对工作需要人机结合
黑马校对软件系统包含大规模的专业词库和核心错误词库,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文稿的校对,确实给校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对一些错别字的纠错能力很强。但电脑毕竟代替不了人脑,因为校对软件是由人设计并按照已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是机械性的,不可能像人一样进行思维判断,只能以词为单位进行检查,但诸如版面和版式、重复句、漏句、英语大小写等的校对,目前电脑是做不到的,而汉语语言表达丰富而复杂,语法深奥,许多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思;字词间的搭配也灵活多变,黑马这把卡尺就难免出现卡不到、对不上的情况,甚至会自以为是地将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按自己的程序来表达,往往错误的词未检查出来,没错的却误报出来。出现“拉郎配”“乱点鸳鸯”的情况,再者,电脑校对毕竟不能识别符合逻辑、语法而不符合实际的错误,因此在校对工作中并不能“包治百病”,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处理有关古汉语句式和半文半白的词语搭配时,误报率颇高。如不加以仔细研判,盲目地照其提示去改,就会闹出笑话,造成差错。传统校对以“校异同”为基本功能,但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计算机校对软件的发展与完善,校对工作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校是非”将提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以弥补计算机只改善校对的“校异同”一个方面,而对“校是非”却颇显力不从心的状况。下面试举一些稿件中的“是非”差错:
例1:马礼逊首次感到有必要暂时离开中国,返回遥远的故乡与亲人、子女团聚。
——此句子女应删掉,因为“子女”已经包含在“亲人”中了。
例2:这当中胡兰成的“嫌疑”最大,一则二人关系是夫妻而胜似夫妻,相处的日子以胡的话说常是“连朝语不息”,所语何事?当然不全是谈艺论文,所闻之事,所阅之人,所历之境,皆付谈中。二则……
——如果从张爱玲与胡兰成不是合法夫妻的角度说,“是夫妻而胜似夫妻”应改为“不是夫妻而胜似夫妻”;如果从二人是自订婚书的夫妻角度说,“是夫妻而胜似夫妻”可改为“是夫妻更胜似夫妻”。
例3:园主自赋诗赞云:“浦派犹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犹回”应为“萦回”。
例4:画展期间,大千在老友罗家伦的安排下,参观了世界著名的泰姬陵、婆罗门寺院等佛教圣地。
——泰姬陵绝非佛教圣地,而且那里建有清真寺,故应将“佛教圣地”改为“名胜”。
以上几例均说明黑马软件在“揆情度理,以辨是非”的“校是非”方面,远不及人工校对来得更可靠。
由此看来,校对人员被机器取代,目前仍是不可能的。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校对系统研制主持人宋柔教授认为:“自动校对”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做到,只能同人的校对互补,起到辅助作用。不管校对软件如何发展、革新,如何智能化,校对方式如何改变,人工校对仍然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重要条件。
因此提高一本出版物的质量,一定要重视校对工作。好的校对是出版单位名誉的保护者,是读者利益的监护人,他与作者、编者共同分担出版物质量优劣的责任。
(作者单位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