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中新社总编室“捉错”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于晶波 时间:2018-10-05 20:57 阅读:1034
2016年以来的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类传统媒体甚至是一些权威媒体各类严重差错频现,有将美国总统“奥巴马”写成“奥马巴”的,有因为拼音输入错误将“中国最高领导人”写成“中国最后领导人”的,有将“市长致辞”写成“市长辞职”的,有将某个政府部门写成“贪污受贿部”的。各类文字性、技术性差错更是屡见不鲜,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已因传播技术相对落后和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到空前挑战,若再守不住权威性、公信力这块“金字招牌”,传统媒体无疑将“自毁长城”,未来将更为被动。
正所谓“一字枪毙总编辑”,各类媒体把关人只有保持“文字洁癖”,始终保持对白纸黑字的敬畏,对各类错误严防死守,以高度的政治纪律、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处理对待每一篇稿件、每一个标题、每一段文字,才能提升公信力,保持传统媒体的黄金品质。
查堵三类“漏网之鱼”
笔者在中新社总编室签稿时发现,已经过一审、二审的新闻稿件,到达三审环节仍有不少“漏网之鱼”:
第一类:技术性“漏网之鱼”
这类差错最为常见。现今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发稿争分夺秒,中新社更是强调每一分钟都是“截稿线”,对时效的争夺,往往增加了文字、技术类差错出现的几率。笔者在签稿时发现的文字类、技术类差错,基本占到出错总量的70%~80%。
这些差错包括电头错误、题文不一、标点错误,以及掉字、多字、错别字等等。
例1:昆明市滇池管理局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目前,在滇池周边记录到鸟类140多种,其中包括多种云南省新纪录的鸟类。文中的“云南省新纪录的鸟类”明显是笔误,正确应为“云南省新记录的鸟类”。
例2: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Flint)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铅出现在自来水和儿童血液中,引发严重的饮用水危急,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宣布该市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提供拨款援助。文中的“饮用水危急”,应为“饮用水危机”。
第二类:事实性“漏网之鱼”
或由于记者的责任心不强,或囿于知识面有限,亦会造成诸多事实性差错的出现。
例如,笔者在签稿时遇到一条地方分社发来的稿件:山东省3日发布2016年首个霾红色预警,据山东省环保部3日晨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显示,山东17地市均为污染,无一幸免在“霾伏”中度过新年假期。文中的“山东省环保部”显然有误,应为“山东省环保厅”。
同样,也是一条地方分社发来的稿件:2014年上海APEC峰会后,许多国家纷纷对中国实行免签或落地签政策,很多旅客也不再满足于一些大众线路,因私出境前往斯里兰卡、帕劳等旅游目的地的日益增多,目的地多样化成为旅客出境游的一个新亮点。上海的确举办过APEC,但时间应该是在2001年。2014年的APEC举办地应是北京,而多国对中国施行免签政策亦是在2014年逐渐落地,因此,文中的“2014年上海APEC峰会”,应改为“2014年北京APEC峰会”。
人名是出错的重灾区,因此,在审签稿件时一定要高度警惕。
例如:出身戏剧世家的六小龄童(章金荣)自小学习“猴戏”,曾经在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成功演绎孙悟空。文中的“六小龄童(章金荣)”,应为“六小龄童(章金莱)”。
一些主办机构提供的通稿也可能出错: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黄智贤代表台盟中央和全国台联,向与会来宾和台湾乡亲致以新春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这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领域交流带来了重大机遇。文中的“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黄智贤”,应为“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黄志贤”,重要人名出现错误,中新社不得不发了改稿。
更有甚者,由于某些记者采访作风不扎实,对被采访人张冠李戴,将某会副会长错当成某会会长,稿件出现成品错误,被迫撤稿。
第三类:政治性“漏网之鱼”
宣传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政治方向是灵魂和生命线,是第一位的要求,决不能出现偏差。政治性差错多指一些导向性的或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采编各环节必须对政治性差错进行严防死守,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
需要注意的是,政治性差错不仅会出现在时政类稿子中,也可能出现在财经、社会甚至文体类稿件中。笔者在签发一条财经稿时就发现了政治性差错。该稿题目为:“中港两地基金互认数据首度公布:香港基金净汇出逾4000万元”,文中亦多处提到“中港两地”。“中港”显然不能并称,正确应为“内地与香港”。
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表述一定要力求准确。例如,内地与港澳不能使用“条约”“引渡”,可称“安排”“协议”“移交”“遣返”;“司法协助”等字眼亦不能出现,可使用“区际司法合作”。领导人到访港澳,不能说“出访”,而应使用“考察”“访问”。不能说香港是“殖民地”,正确说法应是“受殖民统治”。此外,内地和港澳之间,还应慎用“融合”“一体化”“同城化”等表述。
笔者在签稿时发现,不少记者常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误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将省市一级的“人大常委会主任”简称为“人大主任”,严格来说,这些简称都属政治性差错。
如何防错堵漏
1.对白纸黑字常存“敬畏之心”
要杜绝“漏网之鱼”,采编各环节都要从自身出发,从自身做起,以高度的政治纪律、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处理对待每一条新闻报道,对白纸黑字常存“敬畏之心”。
每一名编辑记者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自身开始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堵严防各类显性及潜在漏洞,逐一排查业务风险点。
新闻报道“字字是责任”,采编流程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最后的把关人。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选题,认真采写每一篇稿件,做到“一字一推敲”,对媒体的公信力负责。
2.优化签审流程,加强制度保障
严格落实三审制,坚决防止“以审代校”,简化审核的情况。中新社对于领导人稿件和重点稿件,已提高审签级别,增配检校力量,实行“三审二编二校”制度。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对微博、微信、视频平台上的重要稿件提升审稿级别,织密各平台发稿安全网。
3.完善奖惩机制,实行全流程追责制
为提高稿件质量,确保发稿安全,中新社规范了差错分类、等级,适当增大处罚力度,提高了稿件“一审”即总社采编部门和各分社的值班签发人环节的责任权重,承担出错的连带责任。
中新社还设立了“典型差错案例每月公布”的通报批评制度,选出每月文字电讯通稿中的典型差错和重大差错,由总编辑在全社采编会上公布,并通报批评。设立“文字电讯通稿签发成品稿差错全流程追责”制度,即:签发出去的通稿存在差错,且由签发部门之外的本社其他部门人员或社外人士发现并指出,将对稿件签发所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追责,同时对发现差错者进行奖励。
敬畏白纸黑字,应成为我们每名编辑记者的座右铭。只有心中有敬畏,才能笔下少失误,才能当好新闻作品的“啄木鸟”“把关人”。(于晶波:作者为中新社总编室副主任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