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典”小考

来源:观复博物馆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8-15 19:33 阅读:795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造字法有六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形声字在我们常用的汉字中占有80%的大比额。所以本着“不会的字念半边”的原则,蒙对的几率还是比较高滴。但不是所有的字都能幸运的同时拥有声旁和形旁,那么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怎么办呢?我们今天的人可以借助网络、实体字典查询,但如果是古人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自周朝以来,古代各类释字典籍层出不穷,最早的一部诞生于周宣王太史笔下的《史籀(zhòu)》,全书十五篇辑录了常用简单的文字,是教导当时八岁以上儿童的启蒙字典。

 

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尔雅》,书中解释了各类专有名词,例如解释人际关系的“释亲”“释器”等,解释天文地理名称的“释山”“释水”等,解释动植物的“释兽”“释木”等。《尔雅》不仅是一部字典,也是一部秦汉时期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blob.png

晋代  郭璞注《尔雅》

 日本天保十五年羽泽石经山房景宋本

 

汉代古文学者许慎历时四年编著完成的《说文解字》是一本以解析字形、考究字源为主的著作。全书收录了九千多个汉字,除逐字分析字形、字源以外,大部分的字都会举例考证其在史籍上的用法。文中开篇提及的“造字六法”即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战国以来汉字研究的具体诠释。除此以外,《说文解字》也开创了部首查字法的先河,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查找效率。

 

blob.png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

 明末汲古阁藏板北宋本校刊本

 

历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篇》《经典释文》等释字典籍后,迎来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官修字典——《康熙字典》。作为一个8岁登基,14岁亲政,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平日使用各类字书时常常感叹“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在康熙皇帝的号召下,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历时六年完成了《康熙字典》的编纂工作。相较于以往字书,《康熙字典》的部首和部首中的各个字都是以笔画数量排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查找方式。在具体的释字过程中,《康熙字典》先标注字音,再解释本义,然后还会标注出该字的别义、别音、古体、简化、讹字等,若有编者的主观理解,还会附加上“编者按”。

 

blob.png

清代  张玉书等纂 《康熙字典》

清康熙55年内府刊本 1716年

 

时隔二百零二年,作为生僻字的重要检索工具——《康熙字典》一直沿用至今。后世字书的编纂体例也多仿自《康熙字典》,从此各类字书也开始改称为“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