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诸公”是贬义成语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3-03 22:50 阅读:857
使用“衮衮诸公”要注意两点:一是它的使用对象,不要把身居高位的官员扩大为一般的知名人士;二是它的感情色彩,不要把这条贬义成语用于褒义。
“衮衮诸公”语本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意思是诸位大人先生相继成为辅弼大臣),广文先生官独冷。”后用“衮衮诸公”指众多的高官。例如宋·韩元吉《挽王侨卿右司词》:“壮年嘉誉蔼瀛洲,衮衮诸公并俊游。”现在已经演变为贬义成语,专指众多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例如清·谭嗣同《报贝元征》:“然则中国虚掷此数十年,足下犹称为讲洋务,毋乃过于高视衮衮诸公,为之出其罪乎?”鲁迅《致曹聚仁》:“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中国已将卖绝,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明亡归咎于东林,即其微意也。”毛泽东《致蔡元培》:“共产党创议抗日统一战线,国人皆曰可行,知先生亦必曰可行,独于当权在势之衮衮诸公或则曰不可行,或则曰要缓行……”杨沫《青春之歌》一部七章:“别的学校请愿,我们示威,当然要惹恼南京的衮衮诸公。”
使用“衮衮诸公”要注意两点:一是它的使用对象,不要把身居高位的官员扩大为一般的知名人士;二是它的感情色彩,不要把这条贬义成语用于褒义。请看误用的例子:
1.民国时期的著名戏曲作家,京剧有汪笑侬,评剧有成兆才,豫剧有万道同、樊粹庭等人,秦腔有范紫东、陈雨农、李云亭等人,川剧有黄吉安等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作家……一是从演员到编剧的蜕变,例如欧阳予倩、范钧宏、魏明伦、罗怀臻等人……二是为剧团而生、为编剧而活、因名角而生辉的田汉、翁偶虹、陈仁鉴、徐进、陈亚先等人。其实前面所叙的民国戏曲编剧家衮衮诸公,也大多数是这一戏剧生态环境下的佼佼者。(《光明日报》,2015年5月25日)
2.比起《百家讲坛》学识渊博的衮衮诸公,《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主角已变成来自高校学生和海内外不同职业的大众选手,百人团的“陪战晋级”,选手的全国征集,都让节目的参与基础更广泛。(《南方日报》,2017年2月9日)
3.去了趟杭州,参加赵遵生的文学传记《天下知音——欧阳修》……的研讨会,深受教者,除去梁晓声、叶辛、张胜友、黄亚洲衮衮诸公的精彩评论,还在于一句商榷。(东方网,2011年12月4日)
4.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鼓励富豪与企业家对文化事业投入无疑是多赢的,如何从顶层设计上通过财税杠杆、政策优化等手段让更多的文化事业成为“混合型经济”,是未来深化改革事业里衮衮诸公需要积极面对的。(《北京青年报》,2014年4月29日)
例1 的“衮衮诸公”指汪笑侬、成兆才、万道同等编剧,例2的“衮衮诸公”指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等学者,例3的“衮衮诸公”指梁晓声、叶辛、张胜友等作家。他们都不是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并非这条成语的使用对象;而且作者或尊称他们为“著名戏曲作家”“佼佼者”,或赞扬他们“学识渊博”,或肯定他们的“精彩评论”使自己深受教育,绝无贬斥讥讽之意,感情色彩也截然相反。因此,用“衮衮诸公”指称他们显然不妥。例4“衮衮诸公”指的虽然是“未来深化改革事业”的决策者,但他们并非无所作为,而且作者向他们建言献策、对他们寄予希望,看不出有任何贬义,也不宜使用“衮衮诸公”。
(赵丕杰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文章摘自《青年记者》11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