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圉”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4 阅读:207

汉字“圉”字字源

yu圄、囹

【字形】甲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外为口(表牢狱),里面是个戴刑具的犯人,会拘禁犯人的监狱之意。金文省去犯人只留下刑具。篆文承接金文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圉。是“圄”的会意字。

【本义】《说文·㚔部》:“圉,囹圄,所以拘罪人也。 从㚔,从人口。”本义为牢狱。

【演变】圉,本义指
❶牢狱:昔周公躬吐促(握)之劳,故有~空之隆。古代罪人多转为奴隶,故又引申指
❷奴隶: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埋没衰废)隶~。由奴仆又引申指
❸养马人:马有~。也指
❹养马:将~马于成|~人夹牵之。“圉”为引申义所专用,牢狱之义便由“圄”来表示。○圄,从口,吾声。读yu,本义指
❶守御:王非战国守~之具,其何以当之。后用作“圉”,表示
❷拘禁:~伯嬴于轑阳而杀之。也表示
❸牢狱:拘者满~,怨者满朝|省囹~。这样,守御之义便由“御”来表示。○《说文》中还有个“囹”字,从口令声。读ling,本义指牢狱:下降疑堕井,字倌类拘~。后遂与“圄”构成“囹圄”来表示牢狱:三王始有狱,夏日夏台,殷曰牖里,周曰~~|省~~,去桎梏|身陷~~。也作“囹圄”。

【组字】圉,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