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屃”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8 阅读:205

汉字“屃”字字源

xi㞒、屭、屓

【字形】篆

【构造】会意字。篆文从尸(卧人),从自(鼻子),会睡觉打鼾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㞒。 俗作屓。 或繁化作屭。 如今㞒已不用,屭简化仍作屓。又简化为屃。

【本义】《说文·尸部》:“㞒,卧息也。 从尸、自。”本义为睡觉打鼾声。

【演变】屃,本义指
❶睡觉打鼾声。打鼾必用力,故又表示
❷用力的样子:巨灵贔~,高掌远蹠(脚掌)。盖因字形讹为从贝,故又由强壮有力,引申用作
❸蠵(xi)龟的别名:俗传龙生九子,一曰贔~,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fu)是也。

【组字】屃,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