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2-20 18:57 阅读:316

成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xiāng shì ér xiào , mò nì yú xīn

词源: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 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 以生为脊,以死为尻, 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 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遂相与为友。”

词由: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 是春秋时的狂人, 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怪异得很。有一次, 他们四个人相会在一起叙谈,说:“那个人能够把没有当作头颅,把活着当作脊背, 把死去当作屁股, 那个人明白了死、生、存、亡是一体的这个道理, 我就和他交为朋友。”四个人都你看我, 我看你地竿着, 被此都情投意合, 于是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词义: 相对地看着欢乐地笑起来,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欢笑, 不违背各自的心意。莫逆: 不相违背。形容彼此之间感情融洽, 心意相通,相互倾心, 极为相好。

书证: 鲁迅《“意表之外”》:“只要摊出我的杂感来,便可以做他们的‘蓝谱’,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