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qì jié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民族~。革命~。

气节详细解释

  1. 志气,节操。

    《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 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 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 节气;节令。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参见“ 二十四节气 ”。

气节双语翻译,气节在线翻译例句

    • During his life Confucius loathed spineless, fawning sycophants, but he particularly phony gentlemen who appeared respectable.

      孔子一生不耻没气节或巧言令色的小人, 但他尤其最痛恶与貌似恭谨的伪君子为伍.

气节同义词近义词

骨气

气节反义词

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