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yùn shū

中国古代分韵编排的字汇。主要供韵文押韵用。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同声调同韵母的字为一韵部,取其中一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有的还有简单注释。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

韵书详细解释

  1. 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诗、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现存韵书,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凡同声调、同韵的字为一部,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最早的韵书是 三国 魏 李登 《声类》、 晋 吕静 《韵集》,久已亡佚。

    隋 陆法言 《切韵》,原书亦不传。 宋 陈彭年 等著《广韵》,分韵太繁,不便应试作诗之用。 金 人始并为一百零六韵,即后来所谓“平水韵”。 元 、 明 、 清 以来,文人作诗,都以“平水韵”为标准,沿用至今。

韵书双语翻译,韵书在线翻译例句

  • Word order by Qieyun, Guangyun a book on behalf of the Department of Rhyming Dictionary of the ancient sound system arrangement.

    字的次序按切韵、广韵一系韵书书所代表的古音系统排列。

  • ChaoYu ShiWu Yin, edited by Jiang Rulin, is a book about the rhythm of the sound system of Chaozhou and Shantou dialects.

    《潮语十五音》,蒋儒林编,是一本反映潮汕音系的方言韵书。

  • Shandong and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rhyming dictionaries

    韵书发展史和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