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平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zhì píng

1.旧指贤君在位﹐公道大行﹐人尽其力的治世。

2.极其公平;极其清平。

至平详细解释

  1. 旧指贤君在位,公道大行,人尽其力的治世。

    《荀子·荣辱》:“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於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荀子·君道》:“故藉歛忘费,事业忘劳,寇难忘死,城郭不待饰而固,兵刃不待陵而劲,敌国不待服而詘,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夫是之谓至平。”《汉书·元帝纪》:“五帝三王,任贤使能,以登至平。”

  2. 极其公平;极其清平。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 宋 叶适 《财总论二》:“夫当 仁宗 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至平双语翻译,至平在线翻译例句

  • The three destination points determine an affine transformation that maps the original rectangular image to a parallelogram.

    这三个目的座标位置会决定原始的矩形影像对应至平形四边形的仿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