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sān shí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夏至后半个月。

3.早﹑午﹑晩。

4.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三时详细解释

  1. 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 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 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 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三时双语翻译,三时在线翻译例句

    • In mid-afternoon, shopkeepers began to roll down their shutters.

      下午三时左右,店主们开始放下百叶窗。

    • By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weather has cleared up.

      下午三时,天转开朗.

    • This is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WPA and FPA.

      不赔,但是损失达到成超过所保金额百分之三时,则赔偿.

    • It made landfall at Plover Cove reservoir at 3 pm.

      (?风)于下午三时在船湾淡水湖登陆.

    • The oil tanker landed at the harbour at 3 p.m.

      油轮在下午三时靠港.

    • The harmonica concert at the Recital Hall at 3:00 pm on 11 - 10 - 2003.

      2003年10月11日(星期六)下午三时在大会堂高座演奏厅的演奏会.

    • The meeting will commence at 3 p.m.

      会议将于下午三时开始.

    • Kindly let us have confirmation of these order by telegraph to morrow by 3 p.m.

      您对我公司所提订单,请务必于明日下午三时前来电确认.

    • Flight number 414, leaving Honolulu at 3:00 in the afternoon, flies nonstop back to Chicago.

      第414号班机, 下午三时离开檀香山, 直飞返回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