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迹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jì jì

在外乡停留或暂住。

寄迹详细解释

  1. 同“ 寄蹟 ”。 唐 郑谷 《府中寓止寄赵大谏》诗:“神州容寄跡,大尹是同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即目於招贤馆寄跡,以伺圣旨御笔除授。”《再生缘》第六四回:“ 南海 伽蓝曾寄跡,中朝水墨近传神。”

  2. 同“ 寄迹 ”。 宋 梅尧臣 《代书寄王道粹学士》诗:“况约他时来寄蹟,何须今日去论文。”

  3. 犹言暂时托身;借住。

    晋 陶潜 《命子》诗:“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天宝 末,盗覆二 京 ,士女奔骇。 柳氏 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髮毁形,寄迹 法灵寺 。”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同好四五人,招寻忘出处,寄迹依琳宫,双 松 得儔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一:“有这样的湖山,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