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基本解释

汉语拼音:bā qí zhì dù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八旗制度详细解释

  1. 清 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明 万历 二十九年(1601年), 努尔哈赤 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白、红、蓝四旗, 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世代不变。每旗(满语为“固山”)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皇太极 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这种生产、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生产职能逐渐缩小,军事、行政职能日益突出,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 清 亡后,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

八旗制度双语翻译,八旗制度在线翻译例句

  • In Qing dynasty, the Manchus set up the " Eight Banners " system in an attempt to avoid being assimilated into Chinese society.

    在中国的清王朝,满州人建立了“八旗”制度,以使自己避免被中国社会同化的目的。

  • A Brief Account of American Scholar's Research on Manchu History and 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简述

  • Mark C. Elliott.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l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欧立德:《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