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这些生僻字,你确定真的都认得吗?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9-20 14:35 阅读:4164
总有老爸老妈想“害”娃,给孩子取了那些与众不同的名字。
我的老天鹅!还没开始就输了!
朋友给孩子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夏懿馨”,不同之处就是特别难写笔划还多,共52划...
馨馨考完数学回家就抱怨了:“妈妈,你看你给我起的名字也太难写了!我还在写名字,同学选择题都做了五六个了!”
刚刚开始,怎么又输了?
第二天语文考试,孩子在听了老妈建议后,理顺了比划,名字写得挺快,马上也进入了答题环节。
可是,刚刚准备默写古诗就呆滞了。题目:默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馨馨刷刷写下前两句,写到“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的时候,就忘了这个“罥”字怎么写,因为这一个字没写,又被扣分了。
原来,诗里还有这么多生僻字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词三首》里的“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里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遍插茱萸(yú)少一人。”
......这么多生僻字,别说孩子了,家长都不一定知道。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释】
诣(yì):到,往。
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
禅经:佛教经典。
汲(jí):从井里取水。
拂:抖动。
贝叶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
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
了(liǎo):懂得,明白。
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遗言:指佛经所言。
冀:希望。冥:暗合。
缮性:修养本性。
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指僧人重巽。
缮:修持。
膏:润发的油脂。
沐(mù):湿润、润译。
澹(dàn)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悟悦:悟道的快乐。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背景】
此首诗为诗人被贬永州时所作,约写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当时,柳宗元住永州龙兴寺。龙兴寺在城南,住持僧为重巽,坐禅于龙兴寺净土院,与往在龙兴寺西厢的柳宗元相邻。诗中所说“超师院”的“院”是指净土院;“超师”自然是指重巽。由于重巽是楚之南的“善言佛者”,故称其为“超师”。柳宗元于永州好佛求其道,主要是拜重巽为师,或请其讲“佛道”,或到净土院读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