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什么意思?

来源:咬文嚼字 作者:南园 时间:2021-12-01 16:15 阅读:1275

2020年,新冠疫情给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之,“内卷”一词频繁出现在媒体上。请看以下例句:

(1)疫后新形势 企业挣扎求存 警惕经济现内卷(标题,香港《文汇报》2020年6月5日)

(2)专访陶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代表经济内卷(标题,《经济观察报》2020年8月31日)

(3)身处活力时代,别拿“内卷”泄气(标题,《环球时报》2020年8月10日)

(4)散散“内卷”式阴郁气(标题,《新民晚报》2020年10月21日)

汉语借词“内卷(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借自英语的“involution”。原词里,前缀“in”指“向里面”,词根“volut”指“卷,转”。曾经有人把“involution”译为“过密化”。比如:“早在1960年代初,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便根据他对印度尼西亚水稻农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传统农业中的‘过密化’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如今,普遍接受和使用的译名是“内卷(化)”。

001.jpg

根据格尔茨的定义,社会学术语“内卷”指“社会或文化形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难以突破或转化,只有通过使内部更加地复杂化而继续下去的现象”。简明一点,可以把术语“内卷”理解为“没有发展的增长”。例(1)(2)里的“内卷”,就是这个意思。然而,例(3)(4)里的“内卷”,意义有很大不同,主要用于“激烈的、过度的内部竞争”。这个从社会学“破圈”而来的“内卷”,在职场、高校圈里用得比较多,并通过互联网的循环“发酵”,很快成为“网红词”。比如:“从学术走向大众的网红词里,‘内卷’算是最近最火热的一个。”(《经济观察报》2020年8月31日)2020年10月中下旬,年轻网民在“打工人”的标签下,用各种各样的段子集体吐槽,调侃给自己带来压力的“内卷”,使不见经传的词语“打工人”一夜爆燃。

“内卷”,一般用作名词,有时也用作动词。比如:“最近‘内卷’这个词很出圈,就业‘内卷’、高等教育‘内卷’困境……甚至有人说幼儿园也‘内卷’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新民晚报》2020年10月21日)有时,作动词用的“内卷”省略为“卷”。比如:“‘内卷’这个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为我的大学同学的口头禅。不管是看到了其他人夸张的成绩,还是夸张的论文字数,都要高呼一句:‘卷起来了!’”(《安徽文学》2020年第9期)句里的“卷起来了”,指“激烈竞争又来了”。

“内卷”及其缩略形式“卷”,还可以用如形容词。比如:“经常关注一些微博职场热门话题的人们,可能看到过网友‘内卷化’的吐槽。比如某发达省份一所中学招聘教师,投递简历者多数是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硕士博士,于是评论中出现了这样的说法:‘超级内卷’‘这也太卷了’‘名校硕博卷在高校也就算了,都卷到中学去了’。”(《济南时报》2020年10月28日)其中“太卷了”的“卷”,是典型的形容词用法。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1年第12期《时尚词苑》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