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兑”资源还是“挤对”资源?

来源:咬文嚼字 作者:唐慈兵 时间:2020-06-12 19:14 阅读:978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以来,医用资源紧缺成为了世界难题,呼吸机、口罩、防护服极度缺乏,医疗体系面临崩溃边缘。据媒体报道,一些西方国家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出现严重“挤兑”,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护而大量死亡。在谈到相关话题时,“挤兑”有媒体写作“挤对”。到底用哪个对?

001.jpg

我们认为,用“挤兑”比较妥当。

“兑”指“交换”,特指“以票据换取现金或其他某物”。茅盾《林家铺子》四:“林老板,这庄票,费神兑了钞票给我罢!”其中的“兑”就是此义。现代汉语中有很多以“兑”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如“兑付”,根据票据上所标明的数额支付现款;“兑换”,将有价证券换成现金,或按照一定的汇率将一种货币换成另外一种货币;“兑奖”,凭中奖券换取奖品或奖金;“兑现”,凭证券换取现金;等等。“挤兑”是一个金融术语,原指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发行银行兑换现金的现象。现在多指货币信用危机暴发或严重通货膨胀时,存款人争相向银行提取存款。“挤兑”往往引起银根紧缩、借贷资金短缺、利率上扬、部分银行或金融机构倒闭,形成金融风暴。

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下,西方国家准备严重不足,而新冠病例却在不断增长,并呈激增势头,有限的医疗资源被疯狂挤占。这与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争相到银行兑换现金,在情形上有类似之处。把不断增加的大量新冠病例疯狂挤占有限的医疗资源说成“挤兑”,可视为对“挤兑”一词的灵活运用,符合汉语的语用规律。

 “挤对”是一个方言词,本指“逼迫使屈从”,比如“他不愿意,别挤对他了”。引申指“排挤”“欺负”,如“他硬给人挤对走了”。“挤对”与“医疗资源”搭配,难以说通。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6期《疫情聚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