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生僻字(第一回、第二回、第四回)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9-02 14:14 阅读:20545
读书遇到生僻字,难受,不查字典词典吧,音不准意??明句不通;查吧,劳神费力,打断阅读,影响阅读体验。读书遇到生僻字,常常事儿。若不理它,它就一辈子跟你过不去,故还是一鼓而歼之的好。现就把《水浒》第一回、第二回以及第四回中的生僻字捉拿一批示众!
第一回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冕旒 [miǎn liú]】[解释]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
【墀chí】
(1)本义: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
(2)墀,涂地也。――《说文》
以丹漆地,故称丹墀。――《汉典职仪》
故愿一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汉书》
(3)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 [step]
玉墀:宫殿前的玉石台阶。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 [step]
玉墀:宫殿前的玉石台阶。
青琐丹墀。――《文选·张衡·西京赋》
墀chí 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丹~(用红漆涂的台阶)。
【【辇】(輦)】niǎn
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辇车。帝辇。凤辇(皇后的车子)。
“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缧绁】(léi xiè)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汉语文字】缧绁【汉语拼音】léi
xiè【词语解释】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禳】ráng
祈祷消除灾殃:禳解。禳灾。
【醮】jiào
(1)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再~(再婚)。
(2)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打~。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
【玉篆】[yù zhuàn]
(1).篆书的美称。多指典籍、文告、符箓上的文字。 汉 王褒
《立通道观诏》:“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迹遗书,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赠右卫李骑曹》诗:“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宋史·乐志十四》:“煌煌寳书,玉篆金缕。”
(2).指仙家名册。 唐 陆龟蒙 《中元夜寄道侣》诗之一:“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宋 向子諲
《鹧鸪天·老妻生日》词:“玉篆题名在九天,而今且作地行仙。”
“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馉饳儿大小。”
【馉饳】ɡǔ duo
古代的一种面食,有馅。一说即“馄饨”。多见于宋代诗文。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又有菜面......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货卖》:“水团、汤丸、馉饳儿。”宋周密《武林旧事·市食》:“鹌鹑馉饳儿。”山曼等《山东民俗·日常食品》:“大鱼馉饳(饺子)。取新上岸鲜鲅鱼,片肉,剁或切为馅,少佐盐,略加韭菜、油,包为饺子,大如小儿拳,煮熟,每碗只盛两只,中等饭量,六七只尽饱,吃来极为酣畅。”。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方纔
(cái,”才“ 繁体)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餶飿儿大小。”一本作“ 寒粟子 ”。
”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
【猥獕】weǐ cuī
丑陋而俗气
(1.)亦作“ 猥催”。(容貌、举止)丑陋难看或庸俗拘束。《水浒传》第一回:“真人道:‘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水浒传》第二四回:“这妇人,见
武大 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
【2】局缩;束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难道一个成人的人了,还只管终日猥催在自己屋里不成?”
“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太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
【符箓】[fú lù]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
第二回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扃jiōng 】
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扃键(锁钥)。 上闩,关门:和门昼扃。 门户:步于山扃。
第四回
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之类归来。
【鲊】zhǎ
1.. 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
2. 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扁豆~。
(〈名〉1. 盐腌的鱼。如:肥鲊(大而厚实的咸鱼);鲊脯(盐腌的鱼干);鲊酱(鲊醢。鱼酱);鲊羹(用腌鱼做的汤)
2. 泛指盐腌食品 。如:鲊瓮(盐腌食 品用的陶瓮);鲊菜(盐腌的鱼肉蔬菜)
醢 拼音:hǎi
醢脯(肉酱和干肉);醢酱( 肉酱)
【 絣 】bēng
1. 绳子:“妻自组甲~。”
2. 继续:“将~万嗣。”
3. 编织。
4. 捆绑。
5. 绷;张。
6.古代氏族人用杂色线织成的布。
【崒嵂】zú lǜ
(1)高峻貌。 宋 陆游 《大寒》诗:“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清 李滢 《望罗浮歌》:“石楼玲珑员峤见,铁桥崒嵂青冥悬。” ..
(2)指高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七家岭》:“相将跻崒嵂,忽漫渡潺湲。”
峤
[jiào] 山道。
[qiáo] 山尖而高:峤岳。
【浼】[měi]
(1) 沾污;玷污 。
浼,污也。从水,免声。——《说文》
所浼者多矣。——《淮南子·人间训》
尔焉能浼我哉?——《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浼渎(玷污、亵渎。多用作谦词)
(3) 央求;请求 。如:浼人(请托别人);浼求(托求);浼止(劝阻,阻止)
(4) 买;换取 。
到花月三更一笑回,春宵一刻千金浼。——明·汤显祖《紫钗记》
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齤齤地睡了。
那打铁的看见鲁智深腮边新剃暴长短须,戗戗地好渗濑人,先有五分怕他。
【渗濑】shèn lài
渗濑(渗濑)丑陋,使人可怕的样子。..
”下得亭子,把两只袖子掿在手里,上下左右使了一回。
齤 quán
【基本字义】
1. 缺齿。
2. 曲齿。
3. 露齿:“若士者齤然而笑。”
qiāng qiāng 戗戗
不顺貌;倒长貌。
撧juē 1.拗折;折断。 2.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