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解释|桑的意思|“桑”字的基本解释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2-18 15:01 阅读:566

桑的解释|桑的意思|“桑”字的基本解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栽桑养蚕的国家。1926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割过的蚕茧。195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又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用竹筐盛着的丝绢残片、人字纹细丝带及丝线等。经测定,它们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可见,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南北各地就已经有了蚕桑生产。相传养蚕是由黄帝的妻子嫘(léi)祖发明的,后来人们将嫘祖奉为蚕神来祭祀。黄帝生活在五千多年前,嫘祖开始养蚕的说法与现代考古学的成果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说明传说有其合理的因素。

“桑”字的甲骨文像一棵桑树的样子。到了小篆时,“桑”字的“木”上有三个“又”。“又”,古时是手的写法,代表很多手在采摘桑叶。

蚕桑业的兴起使人们的生活与桑树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由此产生了对桑树的神化和崇拜。古人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他们的社很多都设立在桑树林里,这是崇拜桑树的反映。古书中记载说,商朝的建立者成汤在位的时候曾遇到连续多年的大旱,成汤就亲自到桑林神社祈雨。古代不少战争都发生在桑树林里。如《淮南子》一书中说:“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意思是说,共工利用洪水攻打舜的空桑这个地方。为什么一些战争常发生在桑林呢?原因就在于桑林是土地神的所在地。古人认为,占领或摧毁了敌方的神社,就断绝了敌方与土地神的联系,从而使敌方首先在精神上失去了土地神的保护,精神崩溃了自然也就不堪一击。

土地是人们赖以为生的最重要的生活资源,所以不仅国家要立社祭祀土地神,各乡村也要立社祭祀土地神。桑林是古人喜欢立社的地方,但立社不一定都立在桑林里,也有在松树、榆树、梓树等不同种类的树林里立社的。对国家来说,社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人们用“社稷”指代国家。对个人而言,社树是故乡的象征,所以用“桑梓”指代故乡。柳宗元《闻黄鹂》中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在古代民俗观念中,桑树也是帝王的象征。《三国志》中说,刘备小时候跟着母亲以卖鞋织席为生。他家的东南角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树,远远望去,亭亭如盖,过往的人都说此树非凡,将出贵人。后来刘备当了皇帝,人们就把这棵高大的桑树和刘备当了皇帝联系起来,附会成桑树是帝王的象征。《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晋惠帝时,宫廷里长了一棵桑树,每天要长一尺多高,但几天后就枯死了。结果到了十二月,愍怀太子被废为庶人。在这些记载中,桑树跟帝王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桑”在古代还有丧亡的意思。如殷墟卜辞中有这样的话:“般不隹桑羊?”这是问般会不会丧失羊。

在古代民俗中,桑树与死亡有密切的联系。古代丧礼中有“虞主用桑”的讲究。虞主是死者的神主,这里是说死者的神主偶像或牌位要用桑木来制作。元代关汉卿的《蝴蝶梦》杂剧把狠心薄情的妻子叫做“桑新妇”。“桑新”与“丧心”谐音,是没有良心的意思。至今民间仍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的说法。人们之所以把“桑”跟死亡联系到一起,是因为“桑”与丧亡的“丧”读音相同的缘故。这是一种谐音忌讳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