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𡕩”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25 阅读:311
汉字“𡕩”字字源
𡕩zong㚇、𡕢、、、傻
【字形】篆
【构造】象形字。 𡕩当是由夒发展来的。 金文夒()原像一只身体奘大,毛发披散,傻头傻脑的大猩猩形,用以表示蠢笨之义。 后来简化作,篆文分化为二体。 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㚇(zong)和𡕢(mian)。 俗作𡕩,或另加四点作,突出头脑像米糊一样糊涂。 如今规范化用𡕩,其余皆废而不用。
【本义】《说文·夊部》:“㚇,敛足也。 从夊,兇声。”又《夊部》“𡕢,脑盖也。 象皮包覆脑下,有两臂而夊在下。”解说皆不确。本义当为蠢笨。是“傻”的初文。
【演变】𡕩,本义指
❶毛发披散,傻头傻脑的大猩猩。 引申泛指
❷蠢笨。 由于“𡕩”作了偏旁,蠢笨之义便另加义符“亻”写作“傻”来表示。○傻,如今简作傻,从亻从𡕩会意,𡕩也兼表声。 读sha,表示
❶愚蠢,不明事理:大~瓜|~大姐|~子|吓~了。引申指
❷不知变通,死心眼:你也学些服侍,别一味~玩~睡|净~干。
【组字】𡕩(㚇),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 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夊部。凡从𡕩(㚇)取义的字皆与毛发披散、包覆、蠢笨等义有关。
以𡕩作义符的字有:傻。
以㚇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葼、椶(棕)、糉(粽)、騣(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