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𠃓”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24 阅读:300

汉字“𠃓”字字源

𠃓yang昜、暘、旸、陽、阳

【字形】甲

【构造】会意字。 甲骨文从日,从(甲骨文的简化,即勿,为阳光从云层射出形),会云开日出之意。金文不简,又加上了几道太阳射出的光芒。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昜,今作偏旁时简作“𠃓”。 后繁化为“暘”,如今简作“旸”,是“太阳”的“阳”的本字。俗用“阴阳”的“陽”来表示,今简作“阳”。

【本义】《说文·勿部》:“昜,开也。从日一勿。一曰飞扬。”又《日部》:“暘,日出也。从日,昜声。”本义皆为日出。又《阜(阝)部》:“陽,高明也。从阝,昜声。”本义指山南向阳处。

【演变】𠃓(昜),本义指日出。 ○由于“𠃓(昜)”作了偏旁,于是便另加义符“日”写作“暘”,今简作“旸”,读yang,用来表示
❶日出:分命羲仲(太阳神),宅隅夷,曰~谷,寅宾出日。也指
❷太阳:薄吹消春冻,新~破晓晴。引申指
❸雨霁天晴:曰雨曰~。后来太阳之义俗用“阳”来表示。○陽,从阝 (阜)从昜会意,昜也兼表声。今简作“阳”,读yang,本义指
❶向阳的山南面或水北面:殷其雷,在南山之~|我送舅氏,至汉之~。引申泛指
❷向阳的部分: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又引申指
❸明亮:神光离合,乍阴乍~。又引申指
❹温暖:春日载~,有鸣仓庚。向阳则明显,故又引申指
❺外露,突出,表面的:则~收其身,而实疏之|~沟|~文|~奉阴违。阳与阴是相对的两面,后成为
❻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概念:一阴一~之谓道|乃深观阴~消息(消长),而作怪迂之变。借用为“暘”,故又表示
❼太阳:湛湛露斯,非~不晞。

【组字】𠃓(昜),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 不是《说文》部首。 现今归入日部。 凡从𠃓(昜)取义的字皆与太阳、高起等义有关。以𠃓(昜)作声兼义符的字有:陽(阳)、扬、汤、暘(旸)、杨、炀、飏。

以𠃓(昜)作声符的字有:场、饧、肠、玚、畅、钖、砀、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