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𠂤”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24 阅读:313
汉字“𠂤”字字源
𠂤dui堆
【字形】甲金篆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皆像还没有上紧弦而待用的弓形。金文稍讹,篆文进一步讹变,接近𨸏(阜)字,就不像了。 隶变后楷书写作𠂤。
【本义】《说文· 𠂤部》:“𠂤,小𨸏(阜)也。象形。”释为小土堆,即“堆”的本字,这是根据篆文所作的解说。就甲骨文看,本义实为待用的弓。
【演变】𠂤,本义为没有上紧弦的待用的弓形。弓是军旅所用的东西,没有上紧弦而待用,则表示此时无战事,故在甲骨文、金文里多借用为“师”字,表示军队旅途中止息驻扎,以及驻扎之地。○堆,从土隹声。读dui,本义指
❶土堆(与“𠂤”无关):陵魁~以蔽视兮,云冥冥而暗前。引申泛指
❷积聚的东西:草~|柴~|火~|粪~。用作动词,指
❸堆积:~雪人|~粪。又用作
❹量词:一~废纸。
【组字】𠂤,古今皆不单用,只作偏旁。 是《说文》部首。 现今归入丿部。 凡从𠂤取义的字皆与弓箭、军旅、停驻等义有关。
以𠂤作义符的字有:師(师)、帥(帅)、官、遣。
以𠂤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追。
以𠂤作声符的字有:歸(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