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鬳”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24 阅读:275

汉字“鬳”字字源

yan甗、甑、巘、𪩩

【字形】甲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下边是鬲(蒸锅),上边是甑(犹如笼屉,底有带眼的箅子),表示鬲类蒸煮的炊具之义。金文另加虍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鬳。成了形声字。

【本义】《说文·鬲部》:“鬳,鬲属。从鬲,虍声。”本义为鬲类炊具。

【演变】鬳,本义指鬲类炊具。由于“鬳”作了偏旁,后遂分化为两个字。蒸锅之义另加义符“瓦”写作“甗”,表示为陶器。二层蒸屉之义则另造了“甑”字来表示。○甗,从瓦从鬳会意,鬳也兼表声。读yan,本义指
❶古代炊器: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玉磬与地。引申也指
❷像甑形(上大下小)的山。此义后作“巘”。○甑,从瓦从曾(层)会意,曾也兼表声。读zeng,本义指
❶古代的蒸食炊器:许子以釜~爨,以铁耕乎?引申也泛指
❷盛物的瓦器:土~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巘,从山从献会意,献也兼表声。如今简作巘。读yan,本义指
❶形状如甑的山:陵重~。引申泛指
❷险峻的山峰山崖:绝~多生怪柏。引申也指
❸险恶:今山路险~。

【组字】鬳,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鬲部。凡从鬳取义的字皆与鬲类炊具等义有关。

以鬳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獻(献)、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