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犛”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08 阅读:262

汉字“犛”字字源

mao氂、斄、牦

【字形】篆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 篆文从牛,从𠩺(表披散),会长毛披散之牛的意思。 𠩺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犛。如今简作牦,改为从牛从毛会意,毛也兼表声。

【本义】《说文·犛部》:“犛,西南夷长髦牛也。 从牛,𠩺声。”本义为牦牛。

【演变】犛,本义指牦牛:巴浦之犀、~、兕、象,其可尽乎? |明年,复出,将轻兵丙夜至九曲,获精甲、名马、~牛甚众。古也借“氂”“斄”表示。○氂,从犛省从毛,毛也兼表声。读mao,本义指
❶牦牛尾:有长松数百株,叶如~。也泛指
❷长毛:(纪)昌以~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也表示
❸牦牛:杀一~牛,以为俎豆牢具。○斄,从犛省,來声。读li,指
❶硬而卷曲的毛。又读mao,表示
❷牦牛: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斄”所从之“来”即“麦”的本字,“𠩺”则是手持棍打麦形。 可见犛、氂、斄三字语音有相通之处。由于方音的演变,遂分为三字。

【组字】犛,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牛部。凡从犛取义的字皆与牦牛等义有关。

以犛作义符的字有:氂、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