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若”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16 阅读:349

汉字“若”字字源

ruo諾、诺

【字形】甲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若”有两个来源:一形像用右手择菜状;二形像一跪坐之人举双手梳理头发使顺形,表示和顺之意。金文一形大同,二形另加义符口,强调顺从应诺。篆文整齐化,头发讹为草,人与口讹为右。将甲、金文合二为一,并分化出一“诺”字。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若与诺。

【本义】《说文·艸部》:“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草。”析形是就篆文所作的解说,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理顺。又《言部》:“诺,应也。从言,若声。”本义为答应声。

【演变】若,由本义理顺头发,引申泛指
❶顺从,和顺:天地垂佑,风雨时~。又引申表示
❷应诺:~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绝也。已~不信,则知(智)大惑矣。已~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此义后另加义符“讠”写作“诺”来表示。由和顺,又引申为
❸如,像:~网在纲,有条不紊|天涯~比邻|口~悬河|固~金汤|洞~观火|门庭~市|旁~无人|虚怀~谷|~无其事。进而引申为
❹同,相当:布帛长短同,则价相~。又引申为
❺及,到,比得上:病未~死|未~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又借作
❻柰(奈):寇深矣,~之何? 又借作代词,相当于
❼你(们),你(们)的,这个,这样:更~役,复~赋|君子哉~人! 又借作连词,相当于
❽如果,或:公子~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我)|其亡夫~妻者,县官买予之。借作副词,相当于
❾才,乃:必有忍也,~能有济也。用作助词,
❿无实义:桑之未落,其叶沃~。由于在甲骨文中“若”与“桑”二字形近,“若”误为“桑”,故又表示(11)桑树:~木(桑树)。○諾,今简作诺,从讠从若会意,若也兼表声。读nuo,本义指
❶应答的声音:~,吾将问之|~~连声。引申也指
❷答应:夫轻~必寡信|~言|许~。引申又指
❸顺从: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

【组字】若,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艹部。凡从若取义的字皆与和顺等义有关。

以若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诺、偌、喏。

以若作声符的字有:匿、婼、惹、锘、箬、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