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苜”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16 阅读:289
汉字“苜”字字源
苜mo𦭝、、苜
【字形】篆首
【构造】象形字。 苜与是一个字。 是由甲骨文(人眼有眵目糊形)演变来的。篆文分为二体,不带人的苜,用以表示目不明之意;带人的,用以表示做梦。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𥄕与。 作偏旁时有的写作“𦭝”。 注意𥄕与“苜”(从艹目声,本义指苜蓿)不同。
【本义】《说文 ·𥄕部》:“𥄕,目不正也。 从𦫳,从目。”解说不确。 本义当为眵目糊,用以表示目不明。
【演变】𥄕,本义指
❶眵目糊。 引申指
❷目不明。 由于“𥄕”作了偏旁,眵目糊之义便由“蔑”来表示。 后来又另造了“䁾”来表示。如今人们多用“目”来代替。目不明之义便另加义符“目”写作“瞢”来表示。参见“瞢”。○苜,从艹目声。读mu,用于“苜蓿”,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牧草,也可做绿肥,西汉时由中亚引入:(大宛)俗嗜酒,马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蓿。古又写作“牧宿”“目宿”。
【组字】𥄕,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 是《说文》部首。 现今归入目部。 凡从𥄕取义的字皆与目不明等义有关。
以苜(𦭝、)作义符的字有:夢(梦)、𤊾、瞢、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