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繇”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13 阅读:285

汉字“繇”字字源

yao;you;zhou䌛、籀

【字形】甲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文从言,右边是以手引象,会手牵象并以言教喻之意,是古代驯象令其顺从的现实生活写照。金文大同。篆文手讹为肉月,象讹为系。隶变后楷书俗写作繇。言也讹为缶。

【本义】《说文·系部》:“繇,随从也。从系,䚻声。”析形不确,所释为引申义。 本义当为驯象令其顺从。

【演变】繇,读yao,本义指
❶驯象令其顺从。引申泛指
❷诱引,驯化,随从。又引申为
❸抽发,滋盛:厥草惟~。古代多借作
❹“徭、摇、遥、谣”使用:高祖尝~(徭)咸阳|怒气未竭,羽盖~(摇)起|是以~(遥)其期|揆山川之动,参(照)人民~(谣)俗。又读you,借为
❺“由、猷”:祸自乱起而福~德兴|秩秩大~(猷),圣人谟之。又读zhou,通作
❻“籀”。○籀,从竹从㨨会意,㨨也兼表声。 读zhou,本义指
❶读书: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周太史籀造大篆,编字书《史籀篇》,故又特指
❷籀文,即大篆。

【组字】繇,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糸部。凡从繇取义的字皆与诱发、顺从、滋盛等义有关。

以繇作声兼义符的字有:㘥(囮)、邎、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