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尞”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8 阅读:304
汉字“尞”字字源
尞liao;liao𤊽、燎
【字形】甲金篆
【构造】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下从火,上像架柴焚烧、火星飞飘之形。是古代焚柴祭天之象。金文大同。后来中间加出所烧之物,遂发展为篆文之形。隶变后楷书写作𤊽。 俗作尞。 是“燎”的本字。
【本义】《说文·火部》:“𤊽,柴祭天也。 从火,从眘。眘,古文慎字,祭天所以慎也。”析形不确。本义为焚柴祭天。
【演变】尞,读liao,本义指
❶焚柴祭天。又读liao,引申泛指
❷焚烧:弃其血肉之躯若~毛发。由于“尞”作了偏旁,其义便另加义符“火”写作“燎”来表示。○燎,从火从尞会意,尞也兼表声。读liao,本义指
❶放火延烧:~之方扬,宁或灭之? |星火~原。引申指
❷烘烤:光武对灶~衣。又读liao,引申指
❸往来靠近火而被烧焦: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毛|点蜡烛时别~了头发。
【组字】尞,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作偏旁时有的简作了。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小部。凡从尞取义的字皆与焚烧烟火升腾等义有关。
以尞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嘹、撩、缭、燎。
以尞(了)作声符的字有:僚、遼(辽)、獠、潦、寮、鹩、瞭(了)、療(疗)、镣、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