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夔”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5 阅读:576
汉字“夔”字字源
夔kui
【字形】甲金篆
【构造】象形字。 甲骨文与夒同源,也是大猩猩等猿类动物形。古代传说是种山怪,人面猴身能言,或谓之“山𤢖之尤灵异者”。照此当是大猩猩一类的山怪。金文稍繁。篆文将头、手、足、尾断开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夔。
【本义】《说文·夊部》:“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本义为大猩猩一类的山怪。
【演变】夔,本义指
❶大猩猩一类的山怪:山有~,野有彷徨,泽有委蛇。又用以指
❷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海兽: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名曰~。又用以指
❸野牛:今蜀山中有大牛,名为~牛。相传黄帝得夔牛皮为鼓,声闻五百里,由此“夔”又成了
❹尧舜时乐官的名字:帝曰:~,命汝典乐。又为
❺古国名。其地在今湖北秭归东。推其命名之由,这一带古或有大猩猩一类动物活动。
【组字】夔,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夊部。凡从夔取义的字皆与夔类动物等义有关。
以夔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