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夌”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5 阅读:912
汉字“夌”字字源
夌ling陵、凌
【字形】甲金篆
【构造】会意字。 甲骨文上从先(,地穴上的覆庐形),下从人,表示人从地穴中登上来。 或在人旁加出𨸏(即阜,上下地穴的脚窝),以强调升登之意。金文另加出脚(夊),或另加出阜,也是为了突出登上来之意。篆文只留下庐和足,或另加义符阜。隶变后楷书写作夌和陵。
【本义】《说文·夊部》:“夌,越也。从夊,从先;圥,高也。”这是说“夌”的本义为从下迈上来。又《阜部》:“陵,大阜也。从阜,夌声。”这是引申义。其实“陵”与“夌”是同一个字的繁简二体,本义皆为从下迈上来。
【演变】夌,本义指从下迈上来。引申泛指超越,侵犯,欺侮。○由于“夌”作了偏旁,其义才又另加义符“阝”(阜),写作“陵”来表示。所以“陵”本义为
❶升登,上升:齐侯亲鼓,士~城。引申为
❷超越:常有~云之志|丧事虽遽不~节。又进而引申指
❸侵犯,欺侮:苟能制侵~,岂在多杀伤?|强不~弱。
以上二义后则借“凌”来表示。上山要登,故又进而引申为
❹大土山:如山如阜,如冈如~|丘~|~谷变迁。又引申指
❺高大的坟墓:西风残照,汉家~阙|黄帝~|~园。○凌,从冫夌声。读ling,本义指
❶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阴(冰窖)|冰~。因借作“陵”,故又表示
❷高升,超越:亮无晨风翼,焉能~风飞|壮志~云|~空。又表示
❸侵犯,欺侮: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侵~。又表示
❹逼近:~晨。
【组字】夌,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陵,可单用。皆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夌仍归入夊部,陵则仍归入阜部。凡从夌取义的字皆与向上、突出等义有关。
以夌作声兼义符的字有:陵、凌、崚、菱、棱、睖。
以夌作声符的字有:绫、鲮、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