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昝”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5:04 阅读:289

汉字“昝”字字源

zan偺、喒、咱

【字形】篆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昝是“朁”的讹字。篆文本从曰(表说话),从(表插簪子),会说话像簪子一样刺人,即进谗言。 也兼表声。 隶变后楷书本应写作。 俗作朁。进而讹作昝。参见“朁”。

【本义】《广韵·感韵》:“昝,姓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尔雅》:‘朕,我也。’今北音转为簪,俗作喒。”即今之“咱”字。

【演变】昝,用为第一人称代词,义同
❶咱: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这里启大师用~也不用~。又用作
❷姓。由于“昝”作了偏旁,作为一人称代词,后便另加义符“口”或“亻”写作“喒”或“偺”来表示。如今规范化皆用“咱”。○咱,从口从自,会自己称呼自己之意。实为“自家”的合音。读zan,本义为
❶我:~八辈儿称孤道寡|这书,~看不懂|不是~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用作复数,指
❷咱们(包括说话和听话的人在内):~们只管~们的,甭管他们|~家生活越来越好了|~俩是同学。又借为语气助词,表示
❸祈使、确定语气或语尾:将琴过来,教小姐操一曲~|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思量都为我~呵,肌肤消瘦。在北方方言里“咱”又是
❹“早晚”的急读合音:这~他多半不在家。

【组字】昝,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日部。凡从昝取义的字皆与插入等义有关。

以昝作声符的字有:偺、喒、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