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咢”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4 阅读:279

汉字“咢”字字源

e喪、丧、諤、谔、愕、㖾、噩

【字形】甲

【构造】会意字。 咢(噩)与𤕦、器、哭皆由上列甲骨文“喪(丧)”发展而来。 喪从㗊(众口),从桑,会众口喧哭于桑枝之下意。古代丧事用桑枝作标志,如今丧事所用的纸幡即是古代桑枝的遗制。俗有“宅后不种柳,宅前不栽桑”之语,就是因为桑与丧音同用同。后来由于表意侧重不同,金文遂分化为喪、噩、𤕦、器等不同的形体。 篆文演变为喪、咢、𤕦、器、哭五字。 隶变后楷书写作丧、㖾、噩、𤕦、器、哭。 “喪”如今简作“丧”,侧重表死亡。 “𤕦”侧重表扰嚷。“噩”是由上列金文二形发展来的,《说文》失收,而收了篆文的“㖾”,是“噩”的简体,俗作咢,侧重表惊愕。篆文“哭”是金文四形“器”的简化。因为“器”被借为器具义,哭泣义便用简体“哭”来表示。

【本义】《说文·吅部》:“㖾,哗讼也。 从吅,屰声。”析形不确,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众口喧哭。《说文·哭部》:“喪,亡也。从哭从亡会意,亡亦声。”

【演变】咢,由众口惊哭引申为
❶争辩。又引申为
❷惊讶,惊恐。○由于“咢”作了偏旁,争辩之义后用“諤”来表示。諤,今简作谔,从言从咢,咢也兼表声。读e,本义指正言争辩:臣无謇(忠诚)~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伏尸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惊讶之义后用“愕”或用繁体“噩”来表示。如今二字略有分工。愕,从忄从咢,咢也兼表声。读e,侧重用以指惊讶: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然|错~。○噩,《金文编》认为从㗊从屰,虽不确,但反映出与㖾有关。 读e,侧重用以指惊恐:~梦|~耗|浑浑~~(本指浑厚而严正,今用以形容糊涂愚昧而无知)。○喪,读sang,如今简作丧,本义指
❶死亡:寻程氏妹~于武昌。引申指
❷与死人有关的事:临~不哀|奔母之~|治~。又读sang,引申指
❸失去:贤者能勿~耳|玩物~志。又引申指
❹逃亡:~人(逃亡在外的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哭、器、𤕦三字另见。

【组字】咢,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口部。凡从咢取义的字皆与惊哭义有关。

以咢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谔、愕。

以咢(噩)作声符的字有:鄂、萼、腭、锷、颚、鹗、鳄(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