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呙”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3 阅读:301

汉字“呙”字字源

wai咼、喎、

【字形】篆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口,从冎(表示残缺),会口歪斜不正之意。冎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咼。如今简化作呙。

【本义】《说文· 口部》:“咼,口戾不正也。从口,冎声。”本义为口歪斜不正。

【演变】呙,读wai,本义指
❶口歪斜不正:唇不下垂,亦不缺坏,亦不~斜。引申泛指
❷歪斜不正:奔北(败逃)翻成勇,司南(指南)却是~。又读wo,用为
❸古国名:~国使者来汉。 ○由于“咼”作了偏旁,口歪斜不正之义便又另加义符“口”,写作“喎”来表示。 如今简化作“”。 读wai,如:口眼~斜。

【组字】呙(咼),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口部。凡从呙(咼)取义的字皆与残缺、歪斜等义有关。

以呙(咼)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剐、、涡、埚、脶、祸、窝、锅、蜗、旤。

以呙(咼)作声符的字有:莴、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