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䰜”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46 阅读:301
汉字“䰜”字字源
䰜li䰞、煮
【字形】甲金篆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上从鬲(锅),下从火,会用火蒸煮之意。金文将鬲讹断,将火线条化。篆文承接金文,将锅帮讹为两股蒸气,里面换为鬲,就成了像锅中蒸气升腾形了。 隶变后楷书写作䰜。 作偏旁时写作𩰲,其他偏旁放在两股气之间。
【本义】《说文·弼部》:“䰜,㽁也。 古文亦鬲字。象熟饪五味气上出也。”本义为烹煮。当是“煮”的本字。
【演变】䰜,本义指
❶烹煮。 也表示烹煮器,即
❷鬲。由于“弼”作了偏旁,其义便另加声符“者”写作“䰞”来表示。 后简作“煮”。○煮,从火从者会意,者也兼表声。读zhu,本义指
❶煮食物:~饺子|~粥。也泛指
❷把东西放在有水的容器中烧:~茧。
【组字】䰜,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 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鬲部。凡从弼取义的字皆与蒸煮等义有关。
以䰜作义符的字有:𩱎(沸)、𩱍(糊)、鬻(粥)、𩱓(饵)、䰞(煮)、𩱡(饘)、𩱧(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