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解释|骨的意思|“骨”字的基本解释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2-18 20:53 阅读:403

骨的解释|骨的意思|“骨”字的基本解释

说到“骨”这个字,我们首先应该谈谈举世瞩目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代遗留下来的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所谓“甲”,就是龟甲,而“骨”主要是指兽骨。古人迷信,常用龟甲和兽骨占卜吉凶,并在上面刻写卜辞或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字,简称甲骨文。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发现的,在此之前,河南安阳的小屯人常用甲骨当药材,称为龙骨;当时人们误以为甲骨上的字不是刻上去的,而是天然长出来的。直到1899年祖籍山东的北京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买药时才认出甲骨上刻的竟是上古时期的文字。据说那一年王懿荣正在北京做官,因患疟疾而吃中药,其中有一味药就是龙骨;王懿荣是金石学家,当那包药从药店买来后,他亲自打开来看,发现“龙骨”上刻有古文字,于是就派人去那家药店问明来历,并把一些字迹比较清楚的“龙骨”全部买下。从此以后甲骨文才真正被作为古文字的历史文物进行发掘和研究,这不但促进了近代考古学的发展,也把古代史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所说的“龙骨”包含有另外的意义,木地板下面打的“龙骨”、船底中线通连首尾的“龙骨”、鸟类胸部的“龙骨”等,它们都跟曾被叫作“龙骨”的“甲骨”不是一回事。

“骨”字在甲骨文中像骨架相互支撑的形状,左右的小竖像骨节转折处突出的样子,上部是骨架的形状,下部增添了肉,表示是带肉的骨头。到了小篆时“骨”字的上部有些变异,下部变化不大,但逐渐同“月”的写法越来越接近,在楷书中“骨”字下部“肉”字的写法与“月”字基本一样了。

“骨”字的本义是人或动物的骨骼,成语有“骨肉相连”、“脱胎换骨”等。在历史上有著名的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据《三国演义》中讲述,关公放水淹七军之后,右臂在樊城北门被曹仁用毒箭射伤,而且毒已入骨;华佗告诉他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刮去右臂骨头里的毒,关公便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出右臂让华佗疗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这种情景致使帐上帐下见到的人都掩面失色,而关公本人却仍在一边喝酒一边下棋,毫无痛苦的表情。华佗说:“我为医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刚强的人,君侯真是天上的神人啊!”这个历史故事充分表现出关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出华佗的高超医术。

中医认为骨对人体起着支架作用,所以有“骨为干(gàn)”的说法;而表示骨骼主干的“骨干”一词也有形象的比喻用法:喻指在总体中起重要作用或基本作用的人或事物。

由于骨的作用是支撑躯体,因此而引申喻指人内在的气质和品格。如“傲骨”、“媚骨”中的“骨”;《南史》中对宋武帝的描述是“风骨奇伟”,《新唐书》中对赵彦昭的描述是“风骨秀爽”。“风骨”这个词还曾是古代文艺理论的术语。南朝刘勰写有《文心雕龙·风骨》,用“风骨”指称刚健明朗的作品风格。

用“骨”作意符的字大多与“骨”有关。例如,“骭”指小腿骨;“骰”是一种骨制赌具,所以从“骨”;“髑髅”指死人的头骨,两个字都用“骨”作意符;“骷髅”指没有皮肉毛发的尸首或头骨,也是用“骨”作意符;“鲠”的意思是鱼骨头,曾有个异体写法“骾”,意符也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