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国”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来源:难检字字典 作者:难检字 时间:2024-06-11 14:54 阅读:205

汉字“国”字字源

guo國、域

【字形】甲

【构造】会意字。国与或、域同源。甲骨文从囗(城),从戈,表示以戈守卫城池。金文大同,只是多了两条标志范围的界线,表意更加明确。因为古代的邦国指的就是一座城池及周围的地域。为了与“或”相区别,篆文在其外又加了一个囗,以突出范围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國。如今简化作国。

【本义】《说文·囗部》:“國,邦也。从囗,从或。”本义为邦国。

【演变】国,本义指
❶邦国,古代王侯的封地:治世不一道,便~不必法古|丘也闻有~有家(大夫统治的地区)者,不患寡而患不安。也指
❷都城: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之一|三十一年还旧~。又指
❸地区: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北~风光。后来主要指
❹国家:~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用作定语,特指
❺中国的,代表国家的,全国最突出的:~画|~歌|~手。为了分化字义,地区之义后另加义符“土”写作“域”来表示。○域,从土从或会意,或也兼表声。读yu,本义指
❶一定的区域:周知九州之地~广轮(土地面积)之数|领~|疆~|绝~。也指
❷邦国,封邑:终于邦~之内,咸畏而爱之。

【组字】国,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囗部。凡从国取义的字皆与都城、地域等义有关。

以国作声符的字有:帼、掴、啯、漍、腘、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