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词中罕见的流行词

来源:咬文嚼字 作者:东湖 时间:2020-07-26 10:58 阅读:107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流行词。这些流行词,几乎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说来,介词、连词、助词这三类是不会出现流行词的。但是,介词“基于”是个例外。近三十年来,“基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尤其是科学技术类文章里用得特别多。根据对中国知网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介词“基于”的使用量竟然是1990年的二十多倍。可见,“基于”已经成了介词中罕见的流行词了。

介词“基于”,《国语辞典》(1937年)没有收录;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出版的许多语法著作中,我们也很难在介词一类的举例中找到“基于”的踪迹。不过,《现代汉语词典》倒是从1978年第1版起就有收录。很多学者认为,介词“基于”相当于介词“根据”,即“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动作、行为的依据”(参见《现代汉语常见虚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实际上,如今的介词“基于”之所以成为流行词,不是因为其“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动作、行为的依据”这一义项(以下简称“基于①”),而是因为其另外一个百年前已经开始使用但不大受到关注的义项,即“以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产生的基础”(以下简称“基于②”)。比如,以下例(1)(2)中的都是“基于②”:

(1)此机乃纯基于言语皆由五音化合之理而成也。(《清华学报》1915年第1期第4号)

(2)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享服务,将分散、闲置的海量社会资源通过平台集聚起来反复使用,可以较好实现供需匹配,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人民日报》2019年9月5日)

“基于①”和“基于②”,可以从意义和使用两个方面加以区别。从意义上来区别较容易。“基于①”的宾语只是句中结论的“前提”或动作、行为的“依据”,而“基于②”的宾语是句中另一事物“产生的基础”。例如:

(3)基于以上理由,我不赞成他的意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基于”例句)

(4)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

例(3)中的是“基于①”,相当于介词“根据”,“以上理由”只是作出“我不赞成他的意见”判断的依据。例(4)中的是“基于②”,“互联网”是“各类创新”产生的基础。又如,“网络电视,是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人们可以通过宽带网络交互式地收看电视节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第1763页),其中“IP协议”是“网络电视”(“电视广播服务”中的一项)产生的基础。

“基于①”和“基于②”,也可以从使用上加以区别。与介词“根据”一样,“基于①”介词短语用在句首作状语的比较多,还常用于谓语动词之前。作句首状语的,比如例(3)。又如,“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有信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人民日报》2019年9月18日)。位于谓语动词前的,比如,“美国基于错误的认知,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甚至敌手,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19日)。“基于②”,常见的是“介词短语+的+名词”结构,大多用于标题。比如,“推进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标题,中新社2018年11月16日电)中,介词短语“基于规则”修饰“自由贸易体系”,“规则”是“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据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统计,十年来立项项目的标题中用到介词“基于”的有两千多,其中“基于②”占绝大多数。

随着人工智能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迅速发展,基于这些技术开发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因而介词“基于”特别是“基于②”的使用肯定会越来越多。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7期《时尚词苑》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