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整理一批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僻字(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7-30 15:31 阅读:6090

蠹[dù]

[kūn]为形,橐[tuó]省木为声,本意指蛀蚀器物的虫子。引申比喻祸害国民的人和事。异体字是螙、蠧。


僭[jiàn]

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说文解字·人部》僭:假也。从人朁声。


靺鞨[mòhé]

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鞨。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畲[shē]

意思是指火耕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指粗放耕种的田地。畲字可组词为畲火,畲民。


拊[fǔ]

1.拍:拊掌大笑。

2.古同“抚”,安抚,抚慰。

3.器物的柄。


菟[tú]

见〔於菟〕

[tù]

〔菟丝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缠绕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茎丝状,橙黄色。种子供药用。


拊[fǔ]

1.拍:~掌(拍手)。

2.古又同“抚慰”的“抚”。


蕞[zuì]

古代演习朝会礼仪时捆扎茅草立放着用来标志位次,引申为丛聚的样子。


阇[dū]

城门上的台,阇谓之台

[shé]

梵文音译字


阃[kǔn]

1.门槛,门限:“送迎不越~”。

2.特指城郭的门槛:“~以内者寡人制之,~以外者将军制之”。~外。

3.统兵在外的将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职。

4.内室,借指妇女:~闱。~奥。~德(借指妇德)。~范。

5.都阃府:清代正四品武官都司的别称。


躐[liè]

1、超越:~级。~进。~等(超越等级,不按次序)。

2、践踏,踩。


栻[shì]

古代占卜用的器具。


觞[shāng]

从角,金文从“爵”。本义为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颉[xié]颃[háng]

原指鸟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醮[jiào]

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笄者行礼后从正宾手中接过醴酒,轻洒于地面表示祭祀天地,然后象征性地抿一点酒。这叫“醮子”。

醮,冠娶礼祭。――《说文》。按,酌而无酬酢曰醮。

若不醴则醮用酒。――《仪礼·士冠礼》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礼记·昏义》


撷[xié]

1.摘下;取下:采~。

2.同“”。


湩[dòng]

1.乳汁:“乳~有余”。

2.鼓声:“~然击鼓,士忿怒”。


铉[xuàn]

中国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古代鼎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所以把铉比喻三公等重臣。又通弦,弓弦,或琴弦,乐器上发声的线。


垣[yuán]

本意为墙,引申为城(取保护之意)。此外还是姓氏用字。


觇[chān]

意思是指看,偷偷地察看:~望。~候(侦察)。


艿[nǎi]

〔芋艿〕见“芋”。芋: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含淀粉很多,可供食用,亦可药用。俗称“芋奶”、“芋艿”、“芋头”。“芋艿”即芋头的意思。

[rèng]

1.乱草;杂草

艿,艿草也。从草,乃声。…字亦作芿。——《说文》

藉艿燔林。——《列子·黄帝》

2.又如:艿稗(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鸱[chī]

“鸱”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原文是: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

鸱趾音译苏钵剌尼。意译羽毛美丽者。又译食吐悲苦声。是印度神话之鸟,原型是已经濒临灭绝的花冠皱盔犀鸟,或是鹰被视同迦楼罗鸟。


圩[wéi]

指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

[Xū]

指的是中国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


苎[zhù]

〔苎麻〕a.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很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b.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苎烃〕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10H16,是一种有香味的液体。存在于柑橘类的果皮中,供制香料


葑[fēng]

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府容切,音封;菜名。在胡三省注中解释为:按葑音封,菜也,亦谓之蔓菁。江东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没牛者,此田又不产菰根。


暹[xiān]罗

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绾[wǎn]

1.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结|把头发~起来。

2.卷(juǎn):~起袖子。


敕[chì]

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剌[là]

即物体的突出尖状部分


浯[wú]

地名、山名均有该字。


迩[ěr]

意为距离近,与“遐”反义;浅;接近;表姓氏。《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等均有相关记载。


谲[jué]

谲,言之迂也,不说直话,绕着弯说话,且谲、迂音近。出自《韩非子·定法》:“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


狃[niǔ]

狃的本意是因袭,拘泥。


寉[hè]

古同“鹤”,鸟往高处飞。引申为穷高极远之意。《说文》:“寉,高至也……《易》曰:‘夫乾寉然。’”按,今本《易·系辞下》作“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嚆[hāo]

(1)呼叫.吴人谓叫呼为嚆。——《集韵》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庄子·在宥》。成玄英疏:“嚆,箭镞有吼猛声也。”

(2)又如:嚆矢(响箭。喻先声)


筠[yún]

1.竹子的青皮。

2.借指竹子。

[jūn]

筠连(Jūnlián),地名,在四川。


繀[suì]

古称卷纬(摇纡)为繀,称摇纡车为繀车。据(说文)解释,把丝卷在小竹管上叫繀。


缫[sāo]

煮茧抽丝

夫人蚕缫,以为衣服。——《孟子·滕文公》

又如:缫车(缫丝用的器具);缫盆(浸茧的盆)。

通“藻”。文彩;修饰。

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周礼·夏官·弁师》


煨[wēi]

火盆中的火,后来名字动用引申为用火加热烘干烤熟等多种意思的一个形声字。作埋入炭灰至熟方法,现在于湖南、江西等地方使用,如湖南资兴话,江西南昌话。


挹[yì]

意思是把液体盛出来。


泗[sì]

鼻涕:涕~(眼泪和鼻涕)。

〔~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地方名:泗县泗洪

泗字,代表双龙出洞。———古文四字,两条清鼻涕左右孔流下,诙谐有趣。借做数目字用以后,四的本意遂隐。于是另造泗字,代表双龙出洞。流沙河《白鱼解字》


箐[jīng]

一种小竹。

[qìng]

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闾[lǘ]

《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羣侣也。常用词组有闾里等。


狷[juàn]

指胸襟狭窄,性情急躁;洁身自好,性情耿直。拘谨无为,引申为孤洁,与“狂”相对。魏晋人多狂狷之气象。狂者,志在兼济,锐意进取;狷者,独善其身,有所不为。


鸢[yuān]

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也有风筝的意思。


贽[zhì]

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见面礼,引申义是持物以求见,赠送。该文字在《左传·成公十二年》和《孟子》等文献均有记载。


竑[hóng]

意为“广大”,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种词性,现不常用。


橥[zhū]

一般指拴牲口的小木桩[smallwoodenpile]。如揭橥(标明;揭示)等。


绶[shòu]

本义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一般,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见于《礼记·玉藻》、《周礼·幕人》等古书。


诠[quán]

基本意思是指解释。


薮[sǒu]

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泽;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指民间、草野:辞朝(cháo)归~;古同“搜”,搜求。


侂[tuō]

基本字义依托;托付。如:侂生(寄托生命)。


踬[zhì]

⑴被东西绊倒:颠~。

⑵事情不顺利,受挫折:~踣。屡试屡~。


彖[tuàn]

会意。字从彑(jì),从豕。“彑”指“猪头”。猪头有长吻部,其中上吻部半包住下吻部。“彑”与“豕”联合起来表示“半包边的猪嘴”。本义:包边、包括。引申义:总括。说明:《易经》的专用术语“彖辞”即指“总括之辞”、“小结”,即小结一卦之辞。


俟[sì]

1、本义:大

俟,大也。——《说文》

俪俪俟俟,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2、等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诗·鄘风·相鼠》

俟于门外。——《仪礼·士昏礼》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岐人已困,愿少俟之。——《旧五代史·梁书》

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明史·列传七十二》

俟其言主,莫敢自断者。--《梓人传》

[qí]

“万俟”(Mòqí):复姓


塨[gōng]

用于人名。如:李塨,清初学者。


璩[qú]

耳环

璩,环属。——《说文新附》

玉名

绡绮为席,犀璩为镇。——邹阳《酒赋》

后来衍生为“琚”Ju姓氏


弨[chāo]

弨,弓反也。

从弓,召声。——《说文》

彤弓弨兮。——《诗·小雅·彤弓》

大弨挂壁无由弯。——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又如:大弨(大弓)

(弓弦)松弛:“彤弓~兮。”

弓:离~之箭。


毘[pí]

高平师师,惟辟作威,图黜凶害,天子是毘。博阳不伐,含弘光大,天诱其衷,庆流苗裔。述《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凫[fú]

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常常几百只结伴飞行,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很大。


妁[shuò]

男方要娶的特定女子。引申义:受男方委托到指定女子之家说合婚配的中间人。


彀[gòu]

张满弓

彀,张弩也。――《说文》,彀弓弩,持满。――《汉书·周亚夫传》,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孟子·告子上》。

通“够”[gou]。如:彀不上(够不上;达不到)。


卮[zhī]

繁体字是巵,读音是zhī,主要指〈古〉盛酒的器皿:持~。


畀[bì]

给;给以:~以重任|投~豺虎。


碚[bèi]

表示“把散开的石头聚拢或把聚拢的石头扒拉开”。本义:把散石聚拢。说明:“碚礧”指“把分散的石头聚拢并堆垒起来”。

1.见“碚礧”。

2.见“碚磊”。

3.地名用字。(1)北碚,在重庆市。(2)虾蟆碚,在湖北省宜昌市西北。宋欧阳修有《虾蟆碚》诗,自注云:“今土人写作'背'字,音佩。”


謇[jiǎn]

本义:口吃。謇正(严肃正直);謇直(刚正耿直);謇謇(忠贞直言的样子;正直的言谈)出自言不通利谓之謇吃。《通俗文》,因謇而徐言。李延寿《北史·李谐传》。


溟[míng]

意思是小雨蒙蒙;或通“冥”,暗昧,不明事理。出自《说文》。


劢[mài]

主要字义是努力的意思。


衄[nǜ]

1.鼻孔出血。也泛指五官和肌肤等出血:鼻~|齿~。

2.损伤;挫败。


蕈[xùn]

〔~树〕常绿乔木,高十余米。叶侧卵形,结蒴果。为优质木材。

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的某些高等菌类植物,伞状,种类很多,有的可食,有的有毒:毒蝇~。香~。松~。


胼[pián]

指手脚磨起老茧。


胝[zhī]

指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callus〗


掬[jū]

用两手捧水,泥等流性物质的动作,出自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相关成语有憨状可掬、笑容可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