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餐渴饮——说“饮”(飲/㱃)

来源:网络 作者:朱英貴 时间:2023-09-03 10:40 阅读:525

饮(拼音:yǐn、yìn)是汉语常用字 ,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饮的古字形像人俯首捧尊就饮的样子,本义指喝,引申指饮料等可喝的东西。由喝又引申为含着、吞、心中积存。以上义读yǐn。饮又表示给牲畜水喝,读yìn。

image.png

成语“饥餐渴饮”是说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这些都是生活所必需。“饮”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喝的意思,当然所饮之物可以是水、酒、浆汁、饮料等。那么“饮”字的构字理据又是如何呢?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液体入口这一行为的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饮”字。

一、“饮”(飲/㱃)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飲”(饮)字本作“㱃”。《说文解字》卷八㱃部:“㱃,歠也。从欠酓聲。凡㱃之屬皆从㱃。”

许慎用“歠”字来解释“㱃”,那么“歠”又是什么意思呢?据《说文解字》:卷八㱃部:“歠,㱃也。从㱃省,叕聲。”原来“歠”和“㱃”是一对互训的转注字。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在为《说文》“歠也”作补充注释时说:

《易·蒙》封虞注曰:“水流入口爲飲。引伸之,可飲之物謂之飲。如《周禮》“四飲”是也。與人飲之謂之飲。俗讀去聲。如《左傳》“飲之酒”是也。又消納無迹謂之飲。《漢書》朱家傳:“飲其德,猶隱其德也。”

其实,段注并没有对“歠”作重新的解释,他解释的既是“歠”也是“㱃”。段注引用《易·蒙》的注疏来解释“㱃”字的本义为“水流入口爲飲”;再引用《周禮》解释“㱃”字的直接引申义“可飲之物謂之飲”;又引用《左傳》解释“㱃”字的间接引申义“與人飲之謂之飲”(读为去声),最后又引用《漢書》的传注解释“㱃”字的间接引申义“消納無迹謂之飲”。

综上所述,可见许慎《说文解字》以及段氏《說文解字注》对“㱃”(饮)字的解释为:“㱃”的意思就是“歠”,它的初文意思是“水流入口”,它有很多直接或间接引申义。它的字形构造是“从欠酓聲”。

其实,“㱃”字除开“欠”之外的另一个构件“酓”也不单单是作为声符存在的,据《説文系傳》:“酓,酒味苦也。从酉,今聲。”也就是说“酓”是一个跟酒的味道有关的字,那么它在“㱃”字中应该是一个兼表意兼表音的偏旁,也就是说,“㱃”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亦声字”。

如果再深加追究的话,说“酓”字为“从酉,今聲”也是靠不住的,因为那个“今”字形的构件实际上是由饮用之人的舌头演变而来的。《说文》系列是依据小篆字形来解析,便只能将其看作是“从酉,今聲”了。

下面来看“饮”(飲/㱃)字的古文字字形:

64eb6d850d53c8d15754fd678b7a63ca.jpg

“饮”(飲/㱃)字的古文字形体

上图的甲骨文形体是为“㱃”字而造的字,虽然各种形体略有差异,但其构字理据是一致的,即都是由一个低头张口或吐舌的侧面人形面向一个盛装液体的容器(“皿”或者“酉”)会合成意,其构字理据为:人低头伸舌饮水或饮酒。

到了两周金文,其形体已讹变为从“今”、从“酉”、从“欠”,这便是“㱃”字的构形依据。小篆字形跟金文形体一脉相承,只是更加规范化与线条画了。

又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到了现代汉字,则又混合“今”、“酉”二符为“食”旁,这便是现代汉字正体字形的“飲”字。至于汉字简化以后,又将“食”旁简化为“饣”,便有了简化字的“饮”字,其初文的构字理据已经破坏殆尽了。

二、“饮”(飲)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饮”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动词“喝”。例如:“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诗·郑风·女曰鸡鸣》)再如:“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又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由此可以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其中一些引申义还包含更深层的引申义。

其一,专指喝酒。例如:“越庶国,饮惟祀。”(《书·酒诰》)孔传:“于所治众国,饮酒惟当因祭祀。”再如:“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史记·项羽本纪》)又如:“友人王笠舫招饮。”(清·缪艮《沈秀英传》)

其二,表示吸的意思。例如:“飧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楚辞•远游》)王逸注:“远弃五谷,吸道滋也。”再如:“率:十石酱,用黄蒸三斗。盐水多少,亦无定方;酱如薄粥便止。豆干,饮水故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漱的意思。例如:“宾坐祭,遂饮奠于丰上。”(《仪礼•公食大夫礼》)郑玄注:“饮,漱。”

二是表示隐没的意思。例如:“所臧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汉书·游侠传·朱家》)颜师古注:“饮,没也,谓不称显。”再如:“追射之,中其背,饮矢之半。”(《金史•太祖纪》)又如:“终饮其德不言。”(明·高启《南宫生传》)

三是表示承受、享受的意思。例如:“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南朝·梁•江淹《恨赋》)再如:“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宋·苏轼《叶嘉传》)又如:“她……无忧愁,天恐惧地饮着她自己青春的幸福!”(叶紫《星》第四章一)

其三,指水或酒。例如:“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成公二年》)再如:“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泛指饮料,浆汤。例如:“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周礼•天官·酒正》)再如:“君未覆手,不敢飧。”(《礼记•玉藻》)唐孔颖达疏:“飧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

二是指酒席。例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再如:“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悦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韩非子•十过》)

三是指饮酒礼。例如:“先王制阳礼于百姓,兴民让于九州,睹射饮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宋·范仲淹《阳礼教让赋》)

四是指中医汤药。例如:“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宋·苏轼《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诗)再如:“香薷”(《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香薷饮》)集注引叶仲坚曰:“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曰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

五是指中医病证。例如:“民病饮积,心痛,耳聋。”(《素问•至真要大论》)再如:“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其四,表示给人、畜喝水的意思,读作yìn。例如:“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再如:“饮余马于咸池兮,捴余辔乎扶桑。”(《楚辞•离骚》)又如:“满屯不在家,郑德富代替了他的工作--打水饮牲口。”(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以酒食款待,宴请,行饮酒礼。例如:“寡人斋戒十日而饮仲父。寡人自以为修矣。”(《管子•中匡》)再如:“是以汉饮博士,而雉集乎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又如:“伯宗曰:‘我饮诸大夫而与之语,尔试听之。’”(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伯宗妻》)

二是表示使滋润不干枯。例如:“为新塘六十八,堨六。买田有自亩三十至六十步,出钱有自缗二百三十以上至千文,饮田有自亩二千至三千,然后绩溪之田无不得水。”(宋·叶适《绩溪县新开塘记》)

三是表示满足的意思。例如:“夫地也求饮吾欲,是养吾疾而干吾禄也。”(《国语•晋语九》)韦昭注:“言地求饮食我以情欲,无忠谏。”

由此又可引申指调试乐调:度声。例如:“又制为十二笛,以写通声。其夹钟笛十二调,以饮玉律,又不差异。”(《隋书•律历志上》:)再如:“饮,一曰度声曰饮。”(《集韵•去沁》)

根据上面对“饮”(飲)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饮”(飲)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2828d0415cfc8d7559a4fe2e1b1b1539.jpg

三、含有“饮”(飲)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饮”字的相关成语比较丰富,“饮”字在成语中大多数是表示喝的意思,也有一些成语中的“饮”字字义比较多样。

其一,“饮”字在成语中表示喝的意思。例如:

不饮盗泉——比喻为人注重廉洁声名。源自《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餐风饮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语见明·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语见《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语见《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饥餐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说得天花乱坠,争似饥餐渴饮。”

渴者易饮——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语见《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偃鼠饮河——比喻所需极有限。语见《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一饮一啄——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也指人的饮食。源自《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源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源自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源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饮灰洗胃——灰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比喻悔过自新。语见《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饮食男女——泛指人的本性。语见《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源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饮血茹毛——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源自《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源自《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凿饮耕食——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源自汉·王充《论衡·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其二,“饮”字在成语中表示饮酒的意思。例如:

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语见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日饮亡何——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源自《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痛饮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源自《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其三,“饮”字在成语中表示吸的意思。例如:

鲸吸牛饮——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源自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四卷:“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唐·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

茹毛饮血——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源自《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语见《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版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其四,“饮”字在成语中表示隐没的意思。例如:

没石饮羽——用以喻指功力精湛。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

射石饮羽——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也形容武艺高强。源自《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其五,“饮”字在成语中表示承受的意思。例如:

吞声饮恨——指抱恨无言。源自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饮恨吞声——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语见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饮泣吞声——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又作“吞声忍泣”。语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其六,“饮”字在成语中表示饮料的意思。例如: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源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其七,“饮”字在成语中表示使之喝(读作yìn)的意思。例如:

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源自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