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的“还”怎么读

来源:咬文嚼字 作者:苏循通 时间:2023-02-08 17:18 阅读:851

在带领学生赏析李清照词《声声慢》时,遇到一个问题,即“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句中“还”字应读什么音。“还”字有hái 和huán两种读音,读音不同,其含义也不同,那么对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有不同的理解;反之,对词义句义的理解不同,其读音也不同。

image.png

各种书籍资料对“乍暖还寒”的解释不尽相同。《古今汉语成语词典》:“忽而暖和,忽而寒冷。形容春秋天气,寒暑变易不定,也作‘乍暖乍寒’。”《唐宋词选》的解释为:“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这两种解释大致相同,即“还”“乍”同义,作“忽然”“忽而”解,而“还”读什么音则很难根据其意义作出判断。

《唐宋词鉴赏辞典》则有“乍……还……”的句式正如现代汉语中“刚……又……”的说法,“乍暖还寒”译成口语,当作“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把“还”字解释为“又”。读者仍然难以根据其意义作出正确的读音判断。

笔者认为“还”在这里应读“huán”,取“恢复原来的状态”之义。“乍暖还寒”的意思是:天气刚刚有点暖和又恢复到寒冷的状态。或许有人要说,此词作于秋天,秋天的气候应该是“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说“乍暖还寒”。笔者认为,早春天气固然可以用“乍暖还寒”,而深秋天气也可以用,这里有个前提,即在天气变暖之前一直是寒冷的,“冷”是整首词的基调。从词的内容来看,也确是这样: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七对叠字,字字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凄清,沉痛与心酸。诗人的这种内心的感受恰是自然界的凄风冷雨在作者的情感心灵上打下的烙印。再从时令上看,晚秋的江南,已受到冷空气多次侵袭,而不时地又遇上暖湿气流的北上,冷暖交汇,时暖时寒,于是细雨滴打梧桐,黄花满地堆积。可以说,整首词都将诗人置身于凄冷的生活环境中,面对如此惨淡的秋景,正在伤心的诗人,怎能不“凄凄惨惨戚戚”呢?这时候,一股暖风吹来,天气刚要转暖,却又突然变冷,这样的天气怎能让人“将息”;随之而来的点点细雨滴打在梧桐叶上,这“哒哒”的雨声,这满地零乱的黄花,又无不引起比黄花还瘦的诗人的满腔愁绪。

因此,“乍暖还寒”的“还”字应按“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个义项而读huán。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02年第2期《有此一说》栏目。)